虽然早就知道法国人不可能把发动机的生产设立在东方,但是,该提还是要提的,口水仗还是要打的,这就是谈判。
“我们已经在生产很多零部件了,我们认为,完全有能力生产整机,而且,发动机是飞机的心脏,在这个方面,我们绝对不能妥协,不造发动机,还叫造飞机吗?”马老开口。
马老是最难对付的,因为他是搞技术的,有一说一,从来不妥协。
而法国人,必须要经过艰难的谈判,把发动机的事情说清楚。
“发动机的专利不在我们空客公司手里,空客a320使用的发动机是国际航空发动机公司生产的v2500,我们无法把这个公司的产品专利授权给你们,而且,这是由五个公司投资组建的,也不可能说动他们。”
“没错,在我们欧洲,分工合作是最合适的方案,没有哪個国家能解决整个产业链,也没有必要,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
“那是你们,我们就要求全套产业链,小到一颗铆钉,大到发动机,都需要生产,如果v2500不行,那我们就换一种,cfm56如何?”
“对不起,这款发动机也不可以,是我们法国和美国合作的。”
“好吧,那我们就合作,共同研发一款新的发动机!”
“这个……项目耗资太大,恐怕……”
“我们不怕花钱!”
刚刚开始谈细节,就陷入了僵局,一个上午的时间就这么过去了。
下午。
“秦总,发动机的问题,我们可以先搁置,我们先谈机体怎么样?”理查德开口。
“我们还是先谈航电吧,我们太平洋集团拥有先进的芯片生产能力,我认为,空客上的航电系统完全可以由我们来供货。”
好吧,又是漫长的谈判,对于飞机来说,航电系统也至关重要,尤其是玻璃座舱时代的客机,几乎全靠先进的航电设备来保障飞行安全,西方又怎么可能会交给东方生产。
但是,眼看着说不过去,到了下午散会前,法国人终于同意将其中一些子系统交给东方生产。
第三天,再次谈判。
要是相关部门主导的谈判,动辄能进行一两年,太平洋集团作为民企,反应迅速,仅仅用了一个星期,就将合同谈下来了。
初期生产的五架空客a320,东方负责生产机体和一部分航电,剩余的航电和发动机由空客协调提供,剩余的四十五架订单,视情况进一步增加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