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御哥儿出京游学,你可曾想过,万一遇到意外危险,如何是好?” 文德帝怒火高涨。 在他看来,顾玖身为御哥儿的母亲,太不负责。 御哥儿身上肩负重任,岂能轻易离京。 别的不说,安全问题怎么保证? 顾玖态度坚决,“启禀陛下,御哥儿自小身在富贵窝,长这么大就没离开过京城。如果错过这次游学,很可能这辈子都不会有机会出京见识见识。难道陛下真的愿意看见御哥儿长成了一个何不食肉糜的贵公子?不出去走一走,见识见识,算什么好男儿。” “放肆!”文德帝呵斥。 顾玖半点不虚,“陛下体恤民间疾苦,不忍增加百姓赋税,不忍看见小民家破人亡,堪为仁君。然而,陛下莫非生来就知民间疾苦?若不出京游历,体察民情民生,又哪里能知道小民因何而苦。夫子说一千道一万,也不如学生亲眼看见来得震撼。” 文德帝恼怒不已。 顾玖说的都有道理。 可是文德帝不放心。 “御哥儿才多大,没必要如此着急出门游学。等再过几年,等他长大,再出京游历也不迟。” “再等几年,三元公就真的走不动路,没办法亲自带着他出门。” 顾玖也有自己的顾虑。 御哥儿正是树立三观的年纪,有时候她也会战战兢兢,生怕教育太过超前,将御哥儿养得不合时宜。 每个时代都有自身的特点。 顾玖不可能完全照搬后世的想法,去教育御哥儿。 随着御哥儿逐年长大,这种战战兢兢的心情越发强烈。 御哥儿需要出去看一看,走一走,亲自体会。将过去所学融会贯通,而非纸上谈兵。 同时,顾玖也需要时间冷静反思。 没有人永远都对。 她的成功,建立在大量的调查数据,以及无数次的反思上面。 她懂得反省自己。 御哥儿懂得反省自己的言行吗? 光是靠嘴巴教,就一定能教好吗? 如果御哥儿只是一个普通的学子,一切都没问题。该怎么教就怎么教,一切以读书科举为重。 普通学子,本就身在民间,不用特意去体察民情。他本身的经历,周围所见所闻,就是民情。 可是御哥儿是皇孙,如今还是王府世子,对他的要求自然不一样。 文德帝问道:“你打算让三元公带着御哥儿出门?” “还有书院学子,以及孙状元孙先生。若是陛下不反对的话,儿媳还想邀请钦天监任大人观天象,测风雨。” 文德帝冷哼一声,“非要在这个时候让御哥儿出京游学?没了三元公,还有别的大儒。” 顾玖沉默了片刻,“不知陛下知不知道御哥儿不肯进宫读书的真正原因?” “难道不是因为书院自由?” “御哥儿还没有那么肤浅。真正的原因是,朝中大儒学问是不错,却不擅长教学生。所有问题,都是老生常谈,几十年前,几百年前就是这个答案,过了这么多年,还是一样的答案。时代不同,大儒们却没想过要与时俱进。大儒们的讲学,已经无法满足御哥儿对知识的渴求,所以……” 所以不乐意进宫读书。 文德帝紧皱眉头。 顾玖继续说道:“三元公和孙先生讲课,更加奔放自由,天马行空。那是思想的碰撞,是智慧的启蒙。那正是御哥儿所需要的。一路游学,一路讲学,会有更多收获。儿媳相信,御哥儿会越来越出色。” 文德帝沉默,良久的沉默。 最后,他摆摆手,“你先去见皇后,此事朕再想想。” “等等!” “陛下还有何吩咐?” “你在江南是不是有粮食收购渠道?记得和户部说一声。户部为了买粮,头发都愁白了。” 顾玖哦了一声,告辞离去。 她领着刘御前往未央宫。 刘御满怀期待地问道:“皇祖父同意儿子出京游学吗?” 顾玖含笑说道:“问题不大。” 等她替户部解决了粮食采购问题,估摸着这件事就该定下。 刘御眼睛发光,“谢谢母亲。” “瞧你乐的。你要出京游学,衡哥儿肯定想要跟着去。有没有想过怎么拒绝他?” “为什么要拒绝?让衡哥儿随儿子一起出京,也跟着长长见识。” “他太小。” “可是错过这次,儿子不知道,将来还有没有机会能带着衡哥儿一起出门。” 顾玖笑话他,“这么不放心衡哥儿吗?” “亲兄弟,有好事当然不能忘了他。若非妞妞和四弟太小,我都想带着他们一起出京。” 这哪里是出门游学,分明是带托儿所出门春游。 顾玖忍着笑意,没有立马答应,而是含糊说道:“先看看衡哥儿最近的表现。表现得好,一切都有可能。表现不好,还是乖乖留在京城读书。” 刘御主动请缨,“儿子一定监督衡哥儿好好读书,完成各项功课。” 顾玖抿唇一笑。 到了未央宫,裴皇后一脸喜意。 喜意中,又透着一点点遗憾。 裴皇后是在替是四皇子刘议遗憾。 刘诏封王,刘议的王爵连影子都没有。 “早知道陛下会改变心意,当初就该让四皇子跟着去西北历练。” “儿媳接到旨意的时候,也惊了一跳。万万没想到陛下会给刘诏封王。” 谁说不是。 事先,恐怕没有人想到,刘诏会被封王。 裴皇后问顾玖,“现在让四皇子去西北历练,还不晚吧。” “晚不晚不重要,重要的是陛下会同意吗?” 裴皇后蹙眉,她没把握,所以才问顾玖。 “依你看,陛下会同意吗?” “儿媳不知。” “你刚从兴庆宫出来,就没看出点什么?” “儿媳愚钝,什么都没看出来。” 裴皇后蹙眉,不满。 顾玖给她出主意,“母后不如让四殿下上本请旨,就说想为朝廷为陛下分忧。即便陛下不同意,最多申斥几句。” 裴皇后点点头,“就怕四皇子不肯去西北。” 顾玖挑眉,这个问题她倒是没想到。 …… 刘议的确不想去西北。有种跟在刘诏屁股后面沾光的感觉,让他浑身不舒服。 别人对西北趋之若鹜,总认为上了战场就能立下战功。 刘议没那么天真。 身为皇子,普通战功于他而言,无非是锦上添花的事情。 除非他能立下如刘诏那样的大功劳,才有可能封王。 然而,这有可能吗? 无论是陛下,还是鲁侯,亦或是大都督府,都不可能让他领兵作战。 最多给他几百兵马,做做样子。 与其去西北受那份白眼,不如留在京城,深耕朝堂政务。 其他兄弟摩拳擦掌,想要请缨去西北历练,四皇子刘议却早早的回到皇子府。 没去后院找妾室们喝酒谈心,而是去了正房。 上个月,萧琴儿顺利生下一子。 这两天刚出月子,正坐在树荫下带着孩子一起晒太阳。 “这么大的太阳,怎么不进屋?当心孩子。” 萧琴儿睁开眼睛,眯了眯,看清楚刘议,“你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 “衙门这两天没什么事,就早点回来陪你。” 萧琴儿白了他一眼,“陪我?这话哄鬼啊。” 刘议笑了起来,“把我想得如此负心薄幸,至于吗?” 萧琴儿呵呵冷笑,将孩子交给奶娘。 奶娘抱着孩子进了屋。 萧琴儿盯着刘议,还伸手掐了下他的脸颊,“我还以为脸上糊了一层皮,有人假冒你。” 刘议哭笑不得,“别掐了,你手重。” 萧琴儿松开他的脸颊,“这两天心头不好受吧,我不出门,都知道你们这群皇子都在想些什么。大皇子封王,一个个嫉妒得怕是嘴脸都扭曲了。” 四皇子刘议面色扭曲了一下,“没你说的那么不堪。嫉妒是真,却也不至于扭曲。” 萧琴儿嘲讽道:“少给自己脸上贴金,嫉妒就嫉妒,大方承认不就得了,没人笑话你。你要是不嫉妒,反倒不正常。宫里面的娘娘们,都是什么反应?” “这两天兴庆宫有些热闹,全是后宫嫔妃派人请父皇到后宫喝酒。” “娘娘们都着急了。大皇子是嫡长子,如今又封王,不得了啊。等于是储君之位,垂手可得。” 萧琴儿似笑非笑地看着刘议。 刘议蹙眉,“你这是什么眼神?” 萧琴儿笑话他,“是不是很失落?” 刘议嗤笑道:“只是封王,又不是立太子,有什么可失落的。” 萧琴儿笑了笑,“死鸭子嘴硬,我就不信你心头没想过这点。” 刘议一脸被说破心事的烦躁,“行吧,我承认我想过这一点。他毕竟是嫡长子,又封了王,的确有点不是储君却似储君。” “别忘了,御哥儿还被封了世子。” 刘议越发烦躁,“说起这个,我倒是要问问你,你是怎么教导刘征,明明比御哥儿大,完全没御哥儿懂事。” 萧琴儿不满,“休想把责任怪在我头上,你怎么不反省自己,动辄对孩子打骂,孩子都被你打怕了。还有,征哥儿很好,没你说的那么不堪。” “但是在父皇眼里,显然御哥儿更讨人喜欢。” “我也觉着御哥儿挺讨人喜欢。”萧琴儿笑眯眯地说道。 刘议被气得吐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