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城内的人口,多达上百万之巨,每天都有人丢失,或涉及人口买卖,这已经成为常态。
但一般高门大户家中的仆从多有登记,来历亦有证明,一般情况下,很少出现莫名消失这种事情。
南温是个例外,他的来历证明是老舅花费气力、找上关系在华州重新建造的。
说到其本身的身份,更是一团迷雾,李贤委托老舅让之行商在吐蕃内部打探过,可犹如大海捞针,一无所获。他就像是个受到牵连、贫困弱小的吐蕃普通少年,一年来,平日于李家做着普通的事。
一旦不见了,人多少有些不习惯。
说到南温人不见了,无非两种情况,一是趁着东京城这段时间相对混乱,给人贩子给捉走了;二是自己离开的,可能是真的如他上次说的那样,有些想家,想要回青塘老家看看。
李贤很愿意是第二种情况,那样证明南温尚是安全自由的,只是这种不告而别,多少有些让人难受。
“南温的住处看过了吗?”李贤皱眉道。
孙二狗点头回应道:“看过了,东西基本都在,那小子连小郎你这段时间给他发的薪水,都整整齐齐放在抽屉里。”
李贤闭上了眼,用手里的笔端敲了敲桌面:“要是明日南温还未回来,就去开封府衙报官吧!”
第三日,南温依旧没有回来。孙二狗按照家中小郎的要求,去开封府衙进行了报备,李家甚至出了几个画像,贴在东京城的街头巷尾。
因为南温的消失,不但是李贤有些怀念,李母李志苏玥及李家的其他人同样如此。
一晃又是数日过去,南温依旧没有任何消息,李自明却从考城县回来了。
新的考城县令已经接受朝廷的派遣到任,开封府下辖各地的恢复工作有序进行,他这个虞部郎中,按照皇帝的要求,继续执行开封境内的水患治理工作。
和前一次初授任务不同的是,此番赵大官家明确要求,三司下辖各部门,必须全力配合李自明的工作。前一次看了李自明的奏书,赵恒还没特别的重视,自他登基以来,开封府内的水患都是小规模的,他初阅时,甚至认为李自明奏书中的某些情况有些夸大。
今夏的一场水灾,彻底压垮了赵恒心中的侥幸心理,李自明说的很多大型危害都有显现。
“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此外,且像王旦前日在常朝说的那样,开封的水河区域,若不能去除几十年来的一些漏洞,下一次,一定比这一次更为严重。
单是今夏的这次水患,已经导致诸多人员伤亡、财政损失。根据三司的统计,这场水患过后,受灾区域需要至少三年的时间才能恢复元气。
李家内,李自明的回来,让一家子好不容易“铺张浪费”的吃了顿丰盛的饭食。
一散伙,李贤就找上了他爹,拍着胸口道:“爹,儿子的《工程制图》明天就可初步完稿了,里面借鉴了程公他们的建筑构想,连官家都想看看!
所以啊!儿子大大小小也算是个作头了。
以后您在堤坝水库等水利问题上,有什么难题,尽可以问儿子……”
看那显摆样!
好像在说,爹你快夸我!
李自明偏偏不夸,努力板着脸,他要一夸,幼子的尾巴怕都能翘上天。
幼子李贤的设计天赋,他是知道的。这小子幼时喜欢涂涂画画,连华阴老家的马圈猪圈都是他设计的,更别说去岁时李家房屋的修缮,大部分都源自其之思路,让来观礼的人都羡慕不已。
其实,虽说他这个儿子学习不行,但在这些方面,李自明不得不承认,幼子还是有天赋的。
得官家称赞,又让幼子书写那什么《工程制图》,他一回家就听妻子说了,说不高兴是假的。
等李贤说完了,李自明语气平淡道:“为父知道了!遇事自会给你写信!
画画终究是小途,下不为例!
你要真有能耐,就给为父考个进士回来!”
进士……
老爹还是想他考个进士。
他这做儿子的难啊!
李贤讪讪的告退,明天的国子监发解释,他便上去试试,定要震惊所有人!
东京城内,吐蕃使馆里。
欺南凌温,也就是现在改回原本姓名的南温,此时正坐在使馆大厅的最上首,下方站立着数个吐蕃使臣。
今春的时候,李继迁之子李德明率军把河陇地区多数纳入其之统治之下,河陇吐蕃大有被西夏人尽数吞尽的危险。
进而,居住在河湟地区的吐蕃一部首领戴维斯罗尚在苟延残喘,紧急派遣手下心腹多纳奇,紧急进入大宋,寻求宋皇的庇护。
路上因为水患的原因,耽搁许久,多纳奇也就在半月前进入了东京城,来到吐蕃人平日下榻的使馆之内。
大宋最繁华地区发生了重大灾害,现在宋人自顾不暇,多纳奇看过后,心中对于宋皇能派人出兵的希望大大降低,甚至连前数日递上去的求见国书,都一直未见回应。
多纳奇心情痛苦的想着该如何回去交差,便来到距离居住官舍不远处的一处食肆吃饭,官舍这段时间每日只供应一顿早饭,晚饭之类,他这群人需要自行解决。
没想到就是这次吃饭,让多纳奇遇到了一个意向不到的人。
当日,他们凭首领的命令,去往西域接回的吐蕃亚陇觉阿王系后裔,并拥有继承赞普资格的欺南凌温。
后面的事情就简单了,欺南凌温同样认识多纳奇,两人的目的相同,都是希望宋国出兵,协助吐蕃人,打击西夏人,收归河湟全境。作为汇报,他们愿意永世进贡,俯首称臣。
厅内,见欺南凌温出神的望着头顶的横梁,思索着什么,多纳奇以为这位赞普后裔在担心青塘一带的局势,出言道:
“唃厮啰,我们已经以您的名义,重新向宋皇上书,相信宋皇处理完手边事务,一定会第一时间接见我们的!
只要得到宋皇允许,又有宋军帮助,在戴维斯罗首领的帮助下,一定会让唃厮啰您重新君临吐蕃。
恢复我们吐蕃王朝原有的荣耀!”
唃厮啰是欺南凌温两年前回归吐蕃部落内时,一些扶持他的部落对他的尊称,翻译成宋话,就是“王”的意思。
多纳奇把话说完,马上面朝欺南凌温,匍匐在地。
要是在一年以前,欺南凌温可能会被多纳奇——这位帮助他离开西域的恩人的话语所蛊惑,想着恢复赞普的权威。
可有了这一年的经历,又看过大宋的许多书籍,欺南凌温已有了自己的判断标准。
欺南凌温走下了床榻,一步一步来到了多纳奇的面前,将多纳奇及其余几位吐蕃臣子一一扶起来。
内心好像真的为多纳奇的语言说服,他面色有些激动,行礼感谢道:“我能拥有你们这些忠实的臣子,是上天祖宗在保佑我。
等我掌握了赞普的权势,一定会把你们当做肱骨之臣!”
这番话说下来,让多纳奇等人都有些飘飘然,又是对欺南凌温恭维了一番。
等到多纳奇几人离开,剩下欺南凌温一人时,他的脸马上阴沉下来,心中的怒火不断燃烧着,却又无法燃烧。
两只手握成拳头,狠狠击打在柱子上,直到打的没有力气才停下来。
他的本意是等到他的老仆人,也是对他最衷心的人来到大宋,而后证明其之身份,一起觐见宋皇。但在那日他又和往常一样,偷偷前来打探消息,一时大意,率先为多纳奇识破。
随后,便被多纳奇等人带到了吐蕃使馆内,实质上已经处于软禁的状态。同时,他经过这几日的打听,当日与他同从西域回到青塘的仆从,都被戴维斯罗以“保护不周”为理由,给杀害了。
也就是说,他在吐蕃内部,一个真正可以信任的心腹都没有了。
“羊入虎口。”
欺南凌温想到了这个汉人成语,对戴维斯罗充满愤怒的同时,又对自身的处境感到无限担忧。
这段时间,欺南凌温非常聪明的恭敬对待多纳奇几人,只想去除他们的戒备。
多纳奇等人是真的来寻求宋皇援助的。趁此机会,若他也能得见宋皇,那将成为他反败为胜的契机。
任谁也想不到,一个十岁左右的少年,会有这么深沉的心机。
想到他生活了一年的李家,欺南凌温多少有些怀念,有些愧疚……
“一切都回不去了!”
国子监内,太学馆返校的众士子们,抬头看向学舍面前雕刻的最新纪律,全都这样叹了口气。
现在已经是八月二十一,秋日的气息非常浓重,国子监的新学期也开始了。
国子监学子放假的这段时间,监事王旭,和许多直讲却没有放假,不断研究着国子监新学期的课程改革,并制定了更为严厉的制度纪律。
同上次口头叙述不同,这次还专门雕刻在学舍的石壁上。
通过上次共同的抗洪抢险,还得官家称赞后,李贤,钱晟,孙德等十六个学子的关系自是融洽不少。
众人自行聚成了一个小圈子。
钱胖子一贯的乐观心态,看过石壁上的崭新纪律规范,甚至有些幸灾乐祸:“嘿嘿,同窗们,幸好我们还有一年的学习时间。
只需要完成这一年的学业,通过考试,成为监生,后颁发毕业证书,即可参加国子监内部进行的解释,只要一路考下去,为官家赐进士身份指日可待!
听说九月后,会新招一批学子,包含国子学,经学,画学,还有那什么工程制图……他们的学制变为两年不少,以后的要求只会比我等更为严格。
他们即使得到毕业证书,但未过国子监的解试,最后未得进士身份者,亦需要下去各州县学支教,后于基层从吏,才会获得类‘进士’身份。”
孙德认同道:“同窗这么一说,孙某感觉我等好像还赚了!
还有,你们有没有听说,今秋入国子监者,都需要缴纳一定的束缚,我们今春来的时候,还没这些!”
公孙圩接过话,显然看透了内中因果,反正新学期的课程还要过几日才开始,他乐于多聊一会:“毕竟九月分科后,除了我等原太学馆学子继续按照以前的教学计划完成学业,余者各科,都有新请来的直讲。
多出来的这些直讲俸禄,只是今年水患的原因,开支太大,朝廷一时半会还不能拨款,也只好从学子口袋拿了!
这大概是国子监的权宜之计,毕竟我等每月的补助没变!下一届学子据说还会有!
听闻官家也打算从内库给我等支出一些……”
公孙圩的大伯就在三司任职,他这么一说,可信性都增强不少。
众人看向难得有些少言的李贤,田桓仿佛看出了什么,面向李贤到:“上次得同窗的指挥,我等才能解救新郑乡的百姓,后不仅得到官家的赏赐,还得了我父的称赞。
大家都共患难过,同窗但有难事,不妨给我等说说,我等大可以出出主意!”
其他人纷纷赞同道。
“李某确有一事,想要请教下诸位同窗……”
李贤望见周围这些关心的目光,便把这两天困扰他的一事说了。
原来是五日前,他写完《工程制图》,返回洛阳后,武征按照他信中的要求,把乾祐工坊的事,全权交给了赵元俨派去的管事处理。
武征随之告别武母,带着三个一同参加过宋辽之战的至交好友抵达洛阳,寻到了李贤,准备国子监秋季入学考试。
接下来的事就难了,李贤到是找了些兵法相关的书籍和练习题让武征他们去做。但武征这几日只能识得几个大字,那能看懂枯燥的兵法?
李贤却是勉强懂得其中意思,往深了就不会了。按照最新披露的国子监武学一科的入学指南,兵法是必考题,甚至还有实践应用!
为了国子监的试点改革,王旭算是把李贤当日的不少想法给变成可现实,也就成了李贤如今苦恼的源泉……
武征及其同僚,都是老实巴交的青年,在边境打过仗,实践大概率能过关,文试是个大麻烦。一个优秀的将领,不单单要回皮甲上阵,更重要的是其统领指挥能力。国子监新设的武学,便是很好的进修对象。
李贤对武征可是抱有很大期望的!又哪会让之白跑一趟!
“这有何难!公孙圩不才,自幼熟读了不少兵书,若是小郎看得过去,公孙圩便去解答一番如何?”
公孙圩笑道。
李贤大喜,终于给武征他们找到一个补课老师了,不用自己每天晚上回去熬夜找资料。
还没来得及说出感谢的话,公孙圩又笑眯眯地看向了另一人。
“若是同窗能请的上曹兄那就更好了!曹兄出生将门世家,又熟读兵书,我不如也!”
李贤顺着公孙圩望去,映入眼帘的正是一高壮少年,雄姿英发,气势在他们这几人中也是数一数二的。
其人姓曹名岸,上次和李贤等人也一同救过灾,只是让他没想到这平日只知埋头苦读的少年,也是将门世家!
李贤的同学录上,也不能所有人的祖辈都打探清楚,留个住址就不错了。
“同窗若不嫌弃,曹某亦愿同去!”曹岸道。
李贤马上行礼应下:“那就有劳两位同窗了!”
又给武征找了个辅导老师,他的心情顿时轻松不少。
众学子今天来,多是把行李放下。因为国子监的新校舍正进行着最后的修建,按照国子监的统一要求,正式课程推迟到四日后。
公孙圩和曹岸,同钱晟,一起来到了李园,开始给武征等四人上起了冲刺课程。
一晃二十多天过去,到了九月中旬。国子监的新生入学考试,如火如荼地开始进行了。
报考人数过千人,寒门占了绝大部分。而今次国子监的录取人数在三百人左右,这里面的一百多个名额,是为七品以上官吏的子弟享有。
赵恒在和王旭相谈时,本意是一视同仁,但来自朝堂上的反对声音太大了,只好出此下策。即便这样,也让一应寒门子弟感激不尽。
其中国子学依旧是报考的大热门,新设的工程制图,报考的人数最少,仅有十几人。武学的报考人数亦有八十多个,录取人数只有十几个……
考试结束,国子监的第一次招生考试结束,等了大约十多天,录取名单才贴出来。
武征及另三人中的一人被录取,顺利加入了国子监的武学之内。考试是在西京国子监,但因西京国子监的房舍和教育场所有限,除了国子学外,余者新设学科的录取学子,均要在新建的东京国子学就读。
武征背着包袱从李园出发,准备前往东京城的那日,正巧逢上李贤的休沐。
他将武征和那位叫章缁的青年送出城,言之好生进学。对另两个没考中的武征同僚,也分发了盘缠。
辞行之际,武征深深地向李贤行了一礼,指着心口:“若无小郎您,我娘不会活下来,武征更不会有今日,还能进入国子监这等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地方。
您之大恩大德,武征永远铭记在心!”
李贤叹息一声,挥了挥手,但愿武征能有个好前程!
当他回到国子监,打算墨守成规,为了自己未来的安逸日子奋斗时,东京城内却传来了个消息。
有人要见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