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代芯片的主体架构没变,但是在主频的细分上我们为客户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sic的第一代芯片其实只有3种型号,而每种型号的规格也只有一种。
这里所说的规格就是芯片的主频,比如8089a的5hz,8089的8hz。
如今岛正利想做的就是在增加晶体管数量的基础上,为每一种型号的芯片提供不同版本的主频参数。
“就比如现在正在开发的80289,以及80289两种芯片。
虽然地址总线都是8位,但是两者相对于前一代芯片晶体管数量都有了比较大的提升。”
在岛正利的计划中,80289(代表迷你版)其内部会集成6万多个晶体管,比前一代8089a的4万多晶体管多了近一半。
同时在运行频率上也开发出了5hz、8hz、10hz,这几个不同的版本。
而作为它的强化版80289内部的晶体管更是达到了9万多个,主频也有8hz、10hz、12hz几个不同的版本。
这么做有什么好处呢?除了同一产品线又多了三种不同定位的产品。
这也是sic首次向消费者提供同一代微处理器的多种选择方案,让自己的芯片阵容更加全面与细化。
同时新一代芯片会兼容上一代芯片的指令集,也就是开发人员拿到sic的最新一代芯片后,不用再重新熟悉指令集的逻辑。
只要有了之前的开发经验,那么新一代芯片的使用也会快速上手。
这将大大降低sic芯片开发的门槛高度,同时也将会极大的方便sic芯片在市场上的进一步推广。
按照sic的设想,以后每一代芯片都会延续这种传承,完善架构的同时,也在丰富指令集。
如此几代产品下去,sic的芯片将会真正发展成家族化产品。
随着市场的扩大,使用者也会逐渐习惯sic的架构与指令集的应用。
到那时候,sic的芯片将会成为处理器市场的又一大主流,并且人们不会再轻易改变自己的使用习惯。
简单来说这一代的芯片就是在修内功、打基础,为sic的家族化、传承化做第一步尝试。
而岛正利之所以有这样的信心,还是因为sic的芯片,已经获得了霓虹本土市场的广泛认可。
尤其是富士通电脑的普及,它让更多的软件开发者接受了sic芯片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