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总筒第二任期开始,就注定了这一年的不同寻常。
李根时代就是米国的80年代,此时米国早已不复战后意气风发的模样,也不再是人人向往的米国梦代表。
因为美元升值、通缩紧缩、财政赤字等一系列问题,出口制造业衰落明显。
通用、福特、克莱斯勒,无论是在国内市场,还是在国际市场,都被丰田和日产杀的节节败退。
截至今年,甚至自己国内市场的60都已经被日系汽车所占领。
而在半导体领域,nec、富士通、日立、东芝等也把英特尔、摩托罗拉、德仪拉下了神坛。
在85年霓虹企业已经占据了全球dra芯片业务的68份额,扩张速度堪称恐怖。
可以说从70年代开始,米国就把全球贸易市场的份额,慢慢让给了霓虹以及西德。
当然这一切并非米国自愿,看着那渐渐扩大的贸易逆差以及财政赤字,米国政府也是急在心里并努力寻求突破。
从60年代到80年代,就像当初白川枫分析给通产省大臣听的那样,米日之间的贸易摩擦不断、博弈不断。
呕州那里其实也一样,和米国之间的贸易冲突,从农产品小麦一路打到现在的汽车行业。
北米、霓虹、呕州,几轮贸易战下来。你加完关税我加,我加完他加,贸易壁垒越加越高。
所以到现在的80年代,从全球大局来看,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在减少。
几十年的贸易战打下来,结果把全球化打成了逆全球化。
那么米国敲完了霓虹、敲德意志,把周围的小弟一通胖揍之后,贸易逆差有解决吗?
事实证明不仅没有,现在还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因为在产品质量与价格上,霓虹和德意志的产品确实厉害。
老百姓才不管你什么贸易逆差,他只买价格便宜且质量好的。
所以到了如今,米国的日子属实不好过。
而因为逆全球化的原因,世界上其他处于发展期国家的日子也不好过。
国际上很多经济学者都认为,贸易体系再不大修,就会有崩溃的可能。
也因此李根在就任总筒的演讲中特别提到,“减少赤字,通过减税方案,打开海外封闭市场。
并让他们减税,来强化他们的经济,以购买更多的米国产品。”
最后一句才是重点,贸易战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是把米国产品卖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