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交民巷,在中国近代史上,这一地理名词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国耻,因为这里便“鼎鼎大名&;人北平使馆界,北平使馆界是根据1901年(夏历辛丑年)9月7日清朝政府代表奕勖、李鸿章与俄、英、美、德、法、日、意、西、奥、比、荷等11国代表在北京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辛丑条约》中的一项规定,由帝国主义各国在北京城内的东交民巷一带划定设立的。侵略者可以在界内“常驻兵队,分保使馆&;,而“中国人民概不准在界内居住&;。它同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其他城市建立的租界一样,是中国丧失主权的国耻标志。
甚至在1928年北伐成功后,国府内部因定都南京或北京而发生争执,华北,阎锡山、冯玉祥力主定都北京,蒋介石与两广的李济深、李宗仁等派系一道,坚持孙中山的“总理遗嘱”,一定要以南京为民国首都。于是,围绕民国建都问题,各派之间展开了一场不大不小的争论。在会议上面对阎锡山、冯玉祥力主定都北京的要求,吴稚晖则当即反驳:“很好,不过你可愿东交民巷存在吗?”,他抓住北京有东交民巷使馆区——这个外国列强侵华特权的产物与中国耻辱的象征,证明北京不宜再作民国首都,论据有力,力主定都北京的冯玉祥等人无不是一时语塞,由此结束了定都选址的争执。
尽管最终北京易名为北平,南京成为中国的首都,但是在北平,**于中国之外的使馆界依然存在,依然是中国国耻的象征,这一切直到今年年初,才有所改观——华北当局首先与英国方面举行谈判,经过一周的谈判,英国政府将北平使馆界之行政管理,连同使馆界之一切官有资产与官有义务移交与华北当局,随后,美、比、荷等国亦先后同意移交使馆界,甚至就连原本认为最为固执的日本政府亦同意移交,由此宣布华北使馆区的收回。
“中国……&;
依在窗口吸着烟的今井武夫,从这里可以清楚的看到使馆外站立着的中国卫兵,他们负责保卫日本驻北平领事馆,而在街口处似乎还站着一个路人,如果没错的话,那个人应该是北平保安局的特工。
这正是北平使馆区移交后带来的变化,而一个月前,东京之所以同意就北平使馆问题同华北当局进行谈判,在某种程度上是出于“交好地方当局&;的想法,试图籍此缓和同华北当局的关系。
现在中国与日本的关系看似缓和,但实际上呢?
无论是在北平也好,南京也罢,即便是上海、广州、武汉等地,无不在上演着中日两国的暗战,暗中的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