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现在就差最后一个问题了,大规模机动作战的骑兵兵团从哪来?首先确定一点的是,巴伐利亚军团可养不起大规模的骑兵。毕竟一方面是这些东西太能吃了,而另外一方面则是巴伐利亚军团需要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车辆和装甲兵的建设上来。
最终,根据利奥波德亲王的建议,装备了机枪的突击坦克1号样车经过一番完善后可以首先进行小批量生产。而在突破坦克的选择上,王子倾向于两种都搞,而利奥波德亲王倾向于只搞装备75MM短炮的突破坦克2号车,不过现在这种战车地盘还有很大的改进余地。稳定性也存在为你,所以最终的计划变成了先把地盘弄好,然后再决定生产哪种。
理论上,普鲁士拥有大量的骑兵,虽然比例不高,但是德军庞大的人数乘以比例也是能凑出几万骑兵的。然而这并没有什么卵用,因为这是人家普鲁士的人啊!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德国还要在西线闪击一波的话,国内大部分军力恐怕都要用在西线,东线也许就普鲁士一个集团军甚至只有半个集团军和巴伐利亚军团来维持!
德皇同意了在未来对俄作战中,巴伐利亚军团负责东线,也同意了巴伐利亚军团的扩张,甚至默认和奥匈帝国一起建立快速部队的计划。这些让步都是要回报的!面对俄军,你不抗谁抗?也许在西线无法获得突破之后,德军会对战略进行调整,但是在战争的刚开始阶段,就只能由巴伐利亚和奥匈军团对付俄军了!
不过好在,奥匈帝国的骑兵虽然不像毛子那么多,但是巴拉一下也不算少,在战争爆发后,德奥在东线也部署了12个骑兵师,而其中奥匈骑兵师就有11个!11个骑兵师,这也是一支颇为强大的机动力量了。在历史上双方骑兵几乎是作为步兵的附庸进行交战,主要就是侦查和短促突击,并没有说一下几种几个师展开突破,然后进行穿插的战例。
原因很简单,在并不宽的战线上,双方集中了将近140个师!其中俄军步兵师52个,骑兵师21个!德军步兵师15个,骑兵师1个。奥匈军团步兵师37.5个,骑兵师11个。如果不是奥匈第二军团举棋不定,在东线和巴尔干战线上来回移动,却没有排上用场的话,那么兵力密度更大!在这种情况下。骑兵根本没有办法在厚实的步兵阵线中打开一个缺口。
拥有兵力优势的俄军不但暴打了战斗力比较弱的奥匈军团,同时也攻入了东普鲁士。如果不是俄军同时选择两个攻击方向,而攻击东普鲁士的两个军团之间因为配合问题出现了缝隙,兴登堡的坦能堡会战未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