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发生大事了,你们听说了吗?”
“老朽一睡到天亮,发生何事?”
“昨夜我大明神皇,亲领大军,夜袭清军大营,再斩一王,并在引来多尔衮追击时,在九门口石滩子一带设下精锐伏兵,大败清军!”
“什么!竟有这等事?”
“我开始也难以置信,但你去城门口瞅瞅,多尔衮的弟弟多铎的人头,正与豪格一同挂着呢。”
“郑伯,王木匠所言不虚,俺一清早去军营,看到运回大批清军铠甲、马甲和武器,都堆积成山了,不少是白甲兵的穿戴。”
“确实是大胜,听说还烧了清军粮草,大伙登高楼往东北看去,能看到清军大营方向还在冒烟。”
“那是我大明神皇的禁卫铁骑,昨夜杀出了极霸烈的气势。”
“仅仅三千骑,悍不畏死的突袭数十万清军大营,听说只损失二百多人,但斩杀清军十倍以上啊。”
“那真是绝无仅有的创举。”
“双方伤亡如何?”
“确切的伤亡数量,不太清,但从运回的清军铠甲看,怕是有大几千人。”
“听说总共斩杀上万清军是有,而且其中甚多清军精兵。”
“难以置信,的确难以置信啊,老朽盼着明军能赢一场,几日前,我大明神皇君临山海关,即首战告捷,镇斩一王,这已让老朽惊喜不已,大出一口恶气,老怀甚慰,老朽即便去了九泉之下,也无遗憾,但着实料不到,短短几日之后,我明军还敢于主动出击,并得此大胜。”
白发老者老泪纵横,脸上却洋溢喜出望外的笑容。
昨夜的战况,在山海关百姓中传开,许多人也像白发老者那样,喜极而泣。
“只是,太难为我大明神皇了,只叹老朽无用,不能上战场为陛下效死。”
老者浑浊的眼睛里闪着光芒,目光投往崇祯临时行宫的方向。
众人默然。
有一文士叹道:“我大明人口千千万万,却无一将,可替陛下分忧,让陛下总是冒生死之险,武人的耻辱,也是文人的耻辱!”
“鞑子常笑我汉人孱弱如羊,陛下替咱们证明了,并非汉家儿郎孱弱,实为将帅腐朽无能。”
“若要国家强大,唯有文臣不贪财,武将不畏死。然此前,多是又怕死又贪财的文臣领兵,岂能打胜仗。”
“哈哈,李秀才你也开窍了。”
“那可不,正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句话害苦了大明,可惜身体文弱,上战场只会成为累赘,鄙人将丢掉圣贤书,去钻研那数算,希望有朝一日能为陛下的革新做出贡献。”
重大事件不用人为推动,消息就像是长了翅膀似的,飞速传播。
相比民间的沸腾。
火器营显得安静。
火器营昨夜一半参战,一半守在城墙。
二牛、老烟头等参战人员,打完战,还要运输火器回城,一夜劳顿,今日轮休待命,可以睡得迟一点。
火器营一旁的大宅院。
有禁卫军,严密守卫。
因为这里是大明火器研究团队的起居办公场所。
“郑少帅,听闻你昨夜也参战了,如何起这般早。”
汤若望一进火炮作坊,看到郑成功正蹲在那研究新式火炮。
“见过汤学士,睡不着,便起来了。”
郑成功起身施礼。
“少年人身强力壮,我这一把老骨头,可承受不住你这样的废寝忘食。”
汤若望对孜孜不倦学习的郑成功,颇有好感。
皇帝赐名郑成功,又允许其加入如此机密的火器研究小组,可见大明皇帝对他的重视与信任,未来一定前途无量,拉近关系有好处。
“汤学士见笑了。”
郑成功蹲在一门新式火炮木模边,继续测量研究,手中拿个本子在记录和计算。
“敢问昨夜战果如何?”
汤若望问道。
“惊人。”
郑成功头也不抬的回应。
汤若望其实是想问具体情况,他想知道确切的伤亡与斩获的数目,以及谁幕后策划,谁执行,怎样执行,等详细信息。
据他所知,所有数据比对,野战时,明军不可能是清军对手,更不可能只用三千骑就把清军粮草烧掉,还突袭了大营,杀得清军落花流水。
他起床后,听到传言,完全不相信。
但昨夜有大战,他是知道的。
由于他完全在决策层之外,毕懋康与孙和鼎只同他研讨,却不肯把新式火炮数据分享,讳莫如深,显然是防着他。
昨夜那样的大战,应该商议酝酿了很久。
可是,他没听到任何风声。
甚至战斗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他都蒙在鼓里。
却听说,昨夜孙和鼎与郑成功都出城参加了战役,在上山防御工事里负责指导火器营,当然也是学习。
真正的火器研究者,也要有宝贵的实战经验。
才知道战斗时,真正的火器使用状况,以及战士们对火器的反馈。
身处战火纷飞的现场,看到的,感受到的,远远比那些枯燥口述与文章来清晰重要。
关于战况,孙和鼎口风太紧,必然问不出所以然。
于是,他准备等郑成功起床后,问一问。
郑成功却先他一步到来。
看样子郑成功是经过昨夜战斗,得到一些数据与形式火炮做参照。
汤若望想了想,又道:“听闻,一共斩杀了上万清军,又烧掉清军粮草营,仅付出一千多人伤亡的代价,郑少帅可知传闻是真是假?”
“差不多吧。”
郑成功依然惜字如金。
皇帝陛并没有隐瞒战绩与伤亡的打算。
正常情况下,打了胜仗,也当宣扬,以壮大明声势,何况是这创造历史的惊人战绩。
回想昨夜战斗,他在山上看着皇帝陛下身着金色帝王战甲,只领十八黑骑,身先士卒冲向清军精锐,浴血奋战,勇不可当,所向披靡。
那震撼场面,现在想起,心中仍激荡不已。
但皇帝的神勇奋战,却也是他们做臣子的悲哀。
这么多的帝国,要靠皇帝亲征,并且皇帝亲自谋划,亲自领军上战场血战,才能赢得一次大胜。
不悲哀吗?
食君俸禄的臣子不感到羞愧吗?
大明难得出一个千古明君,万一有个闪失…………
当夜,郑成功耿直的发声说破:
“臣子无能,让天子艰险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