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咸鱼暴君 > 第112章 战果辉煌,荷兰人的担心与愤怒

第112章 战果辉煌,荷兰人的担心与愤怒(1 / 1)

几天后。

确定清军退回辽东。

山海关外大营里的清军,害怕明军突袭,也全面退守。

至此,清军转攻为守。

崇祯伺机出兵,攻袭漠南白城。

数百门火炮洗礼下,白城几乎成了废墟,轻松消灭守在白城的少量清军。

白城,本是蒙元最后末代大汗林丹汗的王城。

蒙军被清军打败,白城掌握在清军手中,林丹汗死后,蒙军残余势力投降清廷。

白城成为清军在漠南的重要据点,驻守白城的大部分是蒙八旗中的原朵颜三卫。

朵颜三卫,曾经隶属于明朝,明朝给他们封地,待遇也不差,把他们养肥了,后来大明衰弱,他们就反叛了,投靠新主子反过来攻打大明。

如今,驻守白城的原朵颜三卫蒙军土崩瓦解,彻底灭杀,落到几乎灭族的下场。

为何说是几乎呢。

因为他们还剩下女眷。

崇祯没有屠杀他们,但不可能让他们留在草原上,到时候又发展壮大反叛,制造麻烦。

他贯用效果极好的,大迁徙政策!

所有投降的蒙人,全部驱赶去海边港口,运送到外岛去做苦力,表现好的,到时候可送去殖民地发展,也会有远大的前程,世界那么大,就不要回华夏了。

于是,白城一带的祸害,从根本上彻底抹除。

一守一攻,这两战下来,明军收获大量良马,武器装备等战利品。

消灭近十五万清军。

炮灰汉八旗,几乎死绝。

旗主洪承畴,死。

蒙八旗,所剩无几。

漠南王图尔格,死。

满八旗折损三分之一。

郑亲王齐尔哈朗,被猛火油活活烧死,三名贝勒死在乱军中,第一勇将鳌拜,爆头而亡。

这是明军对阵清军有史以来的一场决定性大胜。

能打这样的胜仗,关键在确切的情报,锦衣卫与夜不收,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们掌握内外敌人的动向。

使得崇祯能以雷霆天威,精确打击,覆灭内奸三族八家,也使得明军有时间提前部署,集中优势兵力,设下陷阱,故意示弱,引诱清军往套子里钻,三族八家的彻底覆灭,导致清军得不到任何新情报,无法掌握明军主力动向,甚至不清楚明军主力有多少人,还以为崇祯躲在京城里。

另一个关键,便是火器、石油的大量应用,尤其是新研制的强力燃烧弹,简直是清军重甲兵的克星。

重甲兵另一个克星,是新式燧发枪。

明军之前用的老旧火绳枪。

弊端太多。

火绳枪必须先点燃火绳,在天气潮湿的时候,火绳极难点燃,下雨天在露天直接哑火。

射击操作过程非常复杂而缓慢,一般火铳手三分钟只打出一发子弹,熟练如勇卫营火铳手,也要一到二分钟。

精度差,有效射程只有一百多步,不如弓箭。

另外还有威力小,火药浪费多,随着距离变远,对盔甲穿透力急剧下降等缺陷。

清军针对这些弱点,打造重甲兵应对,并多在下雨或潮湿天气中发动进攻。

面对清军身穿三层重甲的精锐战兵,火绳枪很难构成重大伤害。

换上新式燧发枪后,以上缺陷得到极大改善。

雨天照样能打。

射击操作简便许多,熟练精兵一分钟能发射两发。

精度,射程,威力都得到提高。

有效射程内,三层甲照样射穿,打不死也能造成伤害。

只是制作起来费时费力,所有老工匠日夜赶工,也只做出一百多杆,大量工匠学徒正在培训,假以时日,制造速度能成倍提高。

这一百多杆燧发枪,在长城守卫时起到了重要作用,屡次打退清军爬上城墙,也算是牛刀小试。

不久后。

崇祯班师回朝。

京师万人空巷,官员百姓出城十里,夹道迎接,跪了一地。

“吾皇万岁!”,“大明万胜!”等山呼不绝于耳,盛况空前,举国欢庆。

崇祯威望再次大幅提升。

更多持怀疑,内心抗拒崇祯变革的文人,悄然转变了思想,开始支持变革,丢弃圣贤书,开始学习西洋知识。

辉煌战绩摆在眼前,战争年代,武人作用就是比文人强,皇帝重武轻文,没毛病。

事实证明,文人理论再强,学问再高,一到打仗,大部分都是怂瓜。

真正在战场上磨炼出来的将领,才能打仗。

清军贡献大量战利品。

辽西一带大清洗,杀得人头滚滚,腐坏官吏与士绅阶层勾结成的集团,整个连根拔除。

三族八家以及辽西贪官污吏贡献更大,抄得“白银三千二百八十五万两”。

研制新式火枪火炮,打造舰队,银子像水一样哗啦啦溜走,之前赚积累已经用差不多了。

这一下子得到三千多万两银子,宛如久旱逢甘霖。

顿时缓解了缺后续银子的窘境。

得到巨量财富之外,还得到八家大商人囤积的大量粮食。

他们想尽办法,刮来的粮食,有些都快发霉,而华夏大地却还有众多饥民饥肠辘辘啃树皮,孩童饿得瘦骨嶙峋,无助的哭喊。

查抄出的粮食,大部分用来赈灾,很大程度缓解饥荒。

剩下的粮食,充当明军军粮。

那些通过兼并侵占的良田,全部分给流民和灾民,鼓励就地落户生产,多种植产量高,成长快的土豆、番薯等作物。

只要缓过这一季,温饱问题就能解决。

同时。

糜烂边军进行大清理,大换血。

军官全部撤职,重新考核评定。

兵士进行淘汰制,调换驻地。

提升巩固边防。

这一战,威震天下,影响力极大。

张献忠本来还提百万粮饷,封王,封地自治等条件。

崇祯没理会,放出风声,若不无条件接受招安,便要亲征,率大军围剿。

张献忠吓得无条件接受招安,愿意上京面圣。

多尔衮的精锐清军都不是对手,他那些乌合之众,那还不是土鸡瓦狗般被摧毁。

最重要的是,叛军失去了群众基础。

农民跟着造反,主要是苛捐杂税与灾情严重,活不下去。

现在皇帝大力赈灾,又永久免去灾区的税赋。

不仅不用纳粮,朝廷还发放赈灾物资钱粮,朝廷这么好,皇帝如此圣明,还造哪门子反?

而武人受到重用,农民出身的李自成、李过等都受到重用,在皇帝陛下的带领下,打出一次又一次胜仗,立下不朽战功,加官进爵大有人在。

这导致张献忠的队伍,人心浮动,不再是铁板一块,张献忠若是要坚持造反,麾下诸将恐怕也要反叛了。

其实都不用崇祯亲征,李自成率领老营精锐,都能推平张献忠。

以上多种因素,导致张献忠发现只有投降这条路,眼下还接受招安,到时候打起来,尸骨无存。

当然了,明军的大胜对敌对势力来说,是坏消息。

荷兰在台湾的驻军和殖民者,不安起来。

荷兰人之所以要占领台湾殖民,是为了建立起一个中转站,试图垄断贸易。

荷兰人把大明的陶瓷,茶叶,丝绸等特产,以及台湾掠夺的鹿皮、槟榔、樟脑等,输往日本,波斯,东南亚和欧洲地区,再运回货物卖到大明沿海地区。

通过一系列不平等贸易,荷兰人赚取了巨额利润。

他们不仅侵占和掠夺,还肆意杀害敢于反抗的台湾华夏人,以巩固他们的统治。

此刻。

台湾,圣多明哥城,即,赤嵌城。

“加隆总督阁下,听说有消息传来,明军在长城古北口大败清军,反叛军张献忠投降,太不可思议了,看这局势,明帝国要再次强大起来了,我们……”

一位牧师,忧心忡忡的走进荷兰台湾总督的办公室。

弗朗索瓦·加隆!

新到任的台湾总督。

新官上任三把火,在西印度公司总部同意下,派出使臣与清军谈判,得到满意答复,双方暗中签订了条约。

清军同意承认荷兰人在台湾的统治,以及未来华夏的独家贸易利益等。

于是,他派出三艘武装商船,挂着西班牙的旗帜,给清军运送西班牙火炮和战争物资。

加隆知道,这将是大功一件,这回是扬名立万了,正打算把台湾改名为新荷兰。

这时却传来消息,清军在山海关受阻,并败给明军,卖给清军的新式火炮,大都被明军炸毁。

清军的海战更是一败涂地,水军全军覆没。

连累他们三艘武装商船也落在明军水师手中。

本以为能用谈判解决问题,殊不知,大明崇祯皇帝直接斩杀全部船员,并没收武装商船,不留任何谈判余地。

现在,清军又大败,显然很难灭亡大明,入主中原。

如此,他们谈下来的条约,只是一纸空谈。

而且还要面对强大起来的明帝国的怒火。

郑芝龙已经运送大量人口,在台湾北部,还驻扎了更多军队,威胁到他们。

弗朗索瓦·加隆望着窗外佝偻着背,给商船抬货的华人苦工,沉思了很久。

他转过头,回到座位上,提起笔道:

“麦尔神父,不用太担心,无论如何不能让明帝国再次强大起来。”

“鄙人即刻联系清国、日本国,寻求结盟,一同打击明帝国。”

“此外,向明朝派出使臣,进行严正交涉,索要三条武装商船和赔偿。”

“同时向荷兰西印度公司求援,只要能调集足够的精锐舰队,大明水师海战绝不是我们的对手,反正必有一战,我们得主动一些了。”

最新小说: 王爷太腹黑:诱宠财迷小医妃 归词 喂!你赖着我干嘛 乱世童养媳 邪王盛宠:医妃遮天 王妃来抢夫:爷你太撩人 十王一妃 逆天兽妃:皇叔大人劫个色 大明西游记 带着空间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