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专家才会如此惊叹。
因为他们很清楚大口径枪械的后坐缓冲机构可是个庞大的系统,往往比之枪机还要枪机还要复杂,因此这种机构想要做得简洁明了是相当困难的,就算有几个结构紧凑的后座结构,但其细小的零部件也是浩如繁星,生产加工起来相当复杂。
可眼前的中国产14.5mm高射机枪,枪身并不大,包裹的也不是很严密,机匣上还残留着铆接和焊接的痕迹,而这种机匣加工的方式通常承受不住大口径枪械所释放的强大高压,但中国的14.5mm高射机枪却偏偏用了这种机匣加工方式。
那便证明其内部后座缓冲机构不但简单巧妙,而且可靠性极高,其对后座里力的吸收更是达到了惊人的程度,不说别的,眼前的这款枪打了这么久,无论是枪身和下架都稳如泰山,根本看不出有什么移动的痕迹!
“哦,我的老天,他们是怎么办到的?”
“这么巧妙的机构,连苏联国内的枪械专家都做不到!”
“真应该让那些待在莫斯科的老家伙们过来看看,导气式自动原理一样能应用到大口径枪械上!”
“看到中国人的高射机枪,我只觉得这辈子都活到狗肚子里去了”
在长久的震惊之后,便是比之枪声更大的议论声,这些苏联专家就好像开了锅的沸水,嗡嗡的惊叹、感慨乃至咒骂可谓是不绝于耳,没办法,中国的这款14.5mm高射机枪给他们的刺激实在是太大了,以至于让他们这些超级大国的技术专家们挫败感十足,只觉得在这方面他们应该叫中国同行为老大哥,而不是在中国人面前摆谱。
没办法,人家的这款枪足以颠覆苏联所有轻武器专家的既有观念,而想要达到这一点则需要一整套复杂的工程设计、大量的基础计算以及极其高超的制造水平,若没有这些背后的东西作支撑,也就没有眼前这款性能出众的高射机枪。
更何况中国研制这款枪械才用了不到三个月的时间,而苏联同类型枪械却花了五年还未成型,也就是说在基础计算和结构设计方面,中国已经有了比苏联更行之有效的办法。
在座的可都是苏联各方面的军工专家,要是没有见一斑而窥全豹的本事也就不配坐在这里了,因此当看到中国的14.5mm高射机枪的持续射击时,他们迅速透过表皮想到更为深入的,足以影响一国军工发展的基础柱石。
也正因为如此,这些苏联专家心里有些凝重,但更多的则是跃跃欲试,虽说落后自己的小兄弟有些不光彩,可小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