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操作系统。
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系统的加持,李知云才愿意去冒这一次的险。
他也怕失败,但相比失败,他更怕这个举世瞩目的项目,只能取得平平无奇的成果。
——
登上月球算什么本事?用光谱仪随便照几块石头算什么本事?
我们本来就是冲着氦3去的,也只有真正找到了氦3的富集点,才算完成了挑战啊。
随着他的命令下达,经过中继卫星的传输,指令很快被远在月背的玉兔号接受。
在经过数个小时的等待之后,它的电机再次转动起来,这辆小小的“越野车”,也开始勇往无前地冲向了第一个需要征服的“沙丘”。
所有人都紧张地盯着自己眼前的屏幕,信息的传递并不是实时的,对玉兔号的操作也必须具有相当的预见性。
整整半个小时之后,玉兔号终于到达了陨石坑的边缘。
从全景照片来看,它的前轮已经压在了陨石坑边缘的凸起外壁上。
这个陨石坑的规模并不算大,外壁倾斜角度也不高,远远低于玉兔号设计的20度爬坡极限,爬上外壁,对它没有任何难度。
真正的挑战在内壁,由于撞击形成时的物质喷射和堆积,内壁的倾斜角度远远大于外壁,坡度超过30,并且直接与坑底相连,一旦出现打滑,甚至有可能让玉兔号直接滚落到坑底。
但实际上,进展到这一步,位于地面的工作人员已经没有任何的操作空间了。
他们能做的,只有等待。
整个指挥室里,只有此起彼伏的短促指令呼叫、和机器发出的嗡鸣声。
而在整整一个小时之后,伴随着最新全景照片的传回,指挥室里的所有人,统一地发出了一声惊喜的叹息。
随后,便是自发的掌声。
“好!到坑底了!”
“继续前进!距离中央峰110米!”
“信号正常,玉兔号完成自检,情况良好!”
“电机散热正常,温度正常!”
“各模块工作正常!”
接连不断地指令响起,李知云终于松了口气。
看来,玉兔号的可靠性比预期还要高,除了太阳能板上沾染了更多的尘埃之外,它甚至连最轻微的受损都没有。
并且,电机的工作情况也极为稳定,很显然,这台被机电所升级之后的电机,性能比纸面报告上所写的要强大得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