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们再度分裂了。
因为保守主和派中也不都是文官,而激进主战派中也不都是武将。
现在太学生们上书要求取消“不杀士大夫”的弊政,这两大阵营中有人赞成、有人反对,于是自然就产生了分裂。
更加微妙的是,今日这个议题的起因是大理寺和刑部与都察院撕逼,就张宓该不该死的问题争夺话语权。
但是当一个更高层次的论题摆在面前时,大理寺、刑部和都察院内部也产生了分裂。
一部分司法官认为不能废除对士大夫的优容,另外一些司法官则认为应该废除。
这其中,一部分人纯粹是出于公心,但也有一部分人,是认为废除这一条款,会提高三法司的地位和权力。
所以,不要简单地把它看成两个对立的阵营,同一阵营里的人诉求也不一样,会随时产生再分化。
“萧御史!”
萧毅然正要挺身而出加入战团,就被杨沅一把摁住了。
杨沅摇了摇头,道:“今天的风太大,你兜不住的,让我来吧。”
杨沅拉开萧毅然,挺身向前走去,卢承泽张了张嘴,却没有再说话。
萧毅然和卢承泽是之前和大理寺打嘴仗的主辩手,此时此刻虽然被太学生引申的主题改变了,可他们自觉没有临阵退缩的道理。
因此,不仅萧毅然决定下场激辩,卢承泽也有点上头了。
可是,此时本可继续避居幕后的杨沅却挺身站到了他们的前面。
卢承泽之前和大理寺打嘴仗的时候出尽了风头,作为一个都察院的新人,一个在监察御史中资历也最浅的年轻人,算是彻底打响了名声。
也因此,今天他不能回避,这是一个人有所得的时候必须要做出的付出。
可他没有想到,本可以避居幕后进退自如的杨沅,偏偏选在这个时候站了出来。
都察院副都御史肖鸿基眼见双方争吵的面红耳赤,不禁眼珠一转,便想把战火引到杨沅身上,此时此刻,怎么可以让杨沅这个罪魁祸首置身事外,务必要让他成为众矢之的才对。
不过,肖鸿基不想暴露自己的立场,否则以后他在都察院的处境堪虞。
肖鸿基急急思索了一下,想到了一个巧妙的话引,便往前一站,举起双手,大喝道:“诸位,都静一静!诸位都是朝廷大臣,御前喧哗,成何体统!”
“大家都静一静,我都察院有话说!”
朝堂上的喧哗声一停,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