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二章 锦州军的第五次改编
余下的1200人各抽了500充往步军左右二营,如此,加上那些500多俘虏兵,100多昌平老卒,步军左右二营的架子勉强也搭了起来。
王天德的360人也被编入了步军左营,这样一来,两营步兵的兵力再一次达到了2000人。因左营营官邵武往锦州搬兵,所以营官暂由把总宋庆暂代,右营营官依然由李大山担任。
齐三宝在沙河反正时手下有500人,小官屯一战,只剩下240人,沙河整编时是将他这500人改编为后勤辎重营,这一次依旧由他部为辎重营,另外剩下那200老弱川兵也一并调给了他。
曹变蛟的狼骑军没有得到扩充,因为现在兵员缺口太大,且马术熟练的军士太少,原先那些能够充为狼骑军的昌平兵也大多战死,剩下这一百多人又要担任队哨官,所以施大勇手上暂时没有可以扩充狼骑的兵员。
蒋万里的轻骑经小官屯一战基本报销,已经没有组建的必要,但是施大勇另编了五十人的侦骑队。队官人选竟然是马贼出身的彭大锤,除他那18个响马盗弟兄,另外32人则是施大勇从自己的亲兵队和原轻骑营中挤调出来的。[
行军在外,这侦骑犹如耳目,人如何能没有了眼睛,失去眼睛便两眼抹黑,敌人摸到眼皮底下都不知道。
对侦骑队官的任命,彭大锤掀然领命,看得出来,他和他那帮马贼弟兄已经越来越适应锦州军了。
与沙河整编时一样,步军左营全部是火器,但这一次又有所不同。施大勇是将俘虏兵和王齐二人部下连同那一千川兵中铳击训练合格者全部充入,也就是说,步军左营相较较沙河时,对火铳的使用已经熟练。
步军右营则是使用冷兵器,以长矛斧盾为主,战时主要用与步军左营配合。
至于亲兵营的营官人选,施大勇任命的是蒋万里,营下又分四队,每队200人,队官分别是重庆营的营官郭城、松山老卒出身的李固、成都营的营官王飞,另外一个则是当日在锦州誓师赴援大凌河那个不要银子的昌平年轻人林俊义。
对林俊义这个年轻人,施大勇是十分欣赏的,历次战斗中这年轻人都是冲杀在前,虽然略显稚嫩,但在某些方面却显得与切实年龄不符的老道。故而在考虑四个队官人选时,施大勇选中了他。
除了亲兵营,各营军官的任命施大勇都是下放给营官的,除了步军左营因邵武不在,临时提拔了把总宋庆代任,施大勇稍加过问了外,步军右营和辎重营的军官任命他没有过问。
亲兵营这八百川兵在兵器配置上施大勇是下了一番苦心的,他配给郭城队的是从沙河缴获来的叛军新式火器,而配给李固这一队的则是从京营那里获得的工部制火铳。而王飞这队兵配得则是十杆鹰铳(大杆子铳)和160把原锦州军使用的火铳。林俊义这队兵则是清一色长刀。
棉甲是尽亲兵营和步军右营配的,步军左营除了军官外都没有甲,辎重营因大多时候不承担主要战事所以也不配甲。狼骑军有他们自己的重甲,自然也不需要。
武器方面还有不少没有使用起来,长矛还有六百多杆,火铳也有八百杆没有用到,另外那四门缴自陈有时的中炮也没有利用。这些军械物资统由辎重营负责。
锦州军现在一共有700多匹战马,除了狼骑和侦骑用去两百多匹外,施大勇给各营军官都配了马。另外,林俊义这队兵里有几十个会骑马的,施大勇也为他们配了马,用以随身保护自己。
这一次整编已经是施大勇对他的部下第五次整编,第一次是在松山时,当时编组了武勇二营,最后在大凌河城外打残。第二次整编则是在锦州出援时,那一次主要是对3000来投奔自己的昌平子弟进行整编,随后连训练也没有就拉上了战场,虽然没有被打残,但主力松山军损失也不小。第三次则是在锦州保卫战时,那一次是将自己的嫡系兵马和城内其余的明军进行整编,金军攻城时,各营都损失很大,很多松山老兵就是阵亡在锦州城头。第四次就是新近的沙河整编,这一次是施大勇唯一一次在没有自身伤亡下对部队进行的整编。可惜随后的小官屯一战,再一次让锦州军受到重创。
第五次整编了,每一次整编自己熟悉的面孔就越来越少,说施大勇不感到痛心肯定是不可能的。
但是,仗还是要打下去,这路也依然要走下去,要么打出个天下太平,四夷畏服,要么就打出个军毁人亡。这二者根本不可能折合,不是对就是错,不是黑就是白,在施大勇的字典中,从来没有中庸一说,更没有曲线一说。他要的就是一个结果。
历次整编都是施大勇因时利宜进行,军制方面只是为了指挥方便,没有太多遵循辽军的军制。军官任免也是如此,可以说,他的历次整编都是施大勇自己搭了个架子唱了个草台戏,上不了台面的。
忙碌了四天后,各营基本上都改编到位,上下军官任命也一一到位。
军官的比例有些意思,松山老营出身的军官只占了不到三成,而昌平兵出身的军官却占到了四成,第一次压过了松山老军。川军军官也占到了两成,余下一成则是原陈有时叛军。
在一系列的人事任免中,赵学启的名字第一次真正被全军所知道,他被施大勇任命为参事中书。
一般军中要么是参事,要么是文书,这参事中书是个什么官?[
参事中书不是官,但也可以说是官,施大勇给这个职位的定义是除了帮自己进行文书条例整理外,还负责对全军操练进行奖惩记录。
前者的功能大家见怪不怪,郭城先前就是在邓圮军中充当文书,等于是主将的幕僚师爷。后者这个中书是个什么玩意,众将还真摸不透。有说会不会这赵中书是咱将军的军师,也有的说赵中书许是类似卫所镇抚官这样的军纪官吧。
说什么的都有,但有一点却很明确,那就是赵学启在得到这个任命后,尤其在有了对全军将士操练成果进行奖惩的权力后,一下成了锦州军中炙手可热的大人物了。
一个反正过来的秀才成了大人物,成了可以让士兵敬畏的大人物,这有点不可思议了。
之所以如此,关键在于施大勇定了个新规,那就是每日各营必须进行当日训练考核,然后根据考核进行一定的奖惩。如火铳射击,若是士兵在装填、发射及命中率合格,那就可以得到一张面饼的奖励,如果很是优秀,那晚上就可以多吃一碗白饭。如果你不合格,那你的口粮就要进行适当的扣除。甚至连续多日优秀者,可以得到一块肉。
这年头处处受灾,能有口饱饭吃可是了不得的事,而像锦州军这样一日供应三顿的兵马可以说天下罕有。
当兵打仗本就是拿命来填饱肚子,因此,不管是俘虏兵们也好,还是川兵也好,对这个军规都十分的敏感。这个敏感倒不是排斥抵触,然后串连哗变,而是变得积极起来。
训练本就是当兵的天职,把手中的家伙事练好,将来真上了战场也能保命不是。现在倒好,除了能保命,还能吃得好些,吃得更饱些,何乐而不为呢。
新军规下传当日,平度沟各营盘就全热闹起来,士兵们操练得格外卖力,人人都想成为合格优秀者,毕竟刚刚吃了几天饱饭,谁个想转眼又饿肚子呢。
表现最卖力的还要属那些俘虏兵,十一抽杀后,他们算是被施大勇吓怕了,吃的苦也大,每天一样训练,却只能领半份口粮,一到夜里这肚子就饿得瓜瓜叫,那胃子空疼空疼的滋味可十分的不好受。看到人家又是面饼又是白饭吃得饱饱,这些俘虏兵眼珠子都绿了。后悔当日不该逃跑的多了去了。原以为以后在军中都要这样饿得半死,哪知道将军发了善心,给了他们一个能吃饱饭的机会,哪个还能不卖命的练。
新的编组和军规大大剌激了锦州上下,效果也叫人十分的欣慰,每日晚间施大勇都要在帐中听取诸将汇报,每当听到士兵们手脚快了,操练勤了,队列齐了的汇报时,他都会十分高兴的点头表示赞许。
不过整个锦州军中最高兴的人还属赵学启,因为他的权力实在是太大,虽然对于为何任命自己为参事中书不解,但赵学启进入角色的适应能力确是很强,他十分享受那些士兵看自己的目光,十分享受士兵们“赵大人、赵大人”的称呼。
手中的一枝笔好像有生杀大权似的,大笔一挥,有人能乐上天,有人却愁眉苦脸跟死了爹娘一样,求爷爷告奶奶的请自己发发慈心,少扣些口粮,那高高在上的滋味让赵学启头一次体会手中有权到底是个什么滋味了。
他却是不知,在他每天在士兵面前狐假虎威时,总是有双阴冷的双眼在盯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