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怎么行呀,您每天这样,长期下去,会把身体搞坏的。”
小梅护长说完,也不再说什么。
第二天上班的时候,小梅护长煮了两杯小米粥,她拿一杯到陈浩的诊室,递给陈浩,说:“主任,我每天都带一杯这样的小米粥来充饥,反正都是煮,我昨天晚上去买一个保温杯,顺便也给你带一杯过来,您坐诊到十二点多的时候,就喝一杯,填填肚子,充充饥吧,这样,总比让肚子空空的好。”
陈浩双手接过这沉淀的小米粥,心中感到十分温暖和感动。
过了一段时间,陈浩感觉,总是要小梅护长每天熬一杯这样的小米粥过来,心里十分过意不去,他便把这件事告诉了丹萍。
丹萍一拍脑袋,一副很自责的样子,说:“都是我的错,我怎么没有想到这个问题呢,这样,我今天晚上到超市去,把所有的东西买回来,由我来做小米粥。”
“一次做一周的,放在冰箱的保鲜层,你每天早上起来,热一下就可以了。”
当晚,丹萍到超市,将所有该用的东西买回来,做了很有特色的小米糊。
第二天早上,陈浩起来后,将丹萍做好的小米粥,放在微波炉里加热,然后再倒进不锈钢的保温杯里,拿到门诊,陈浩告诉护长,以后,由他自己带小米粥来吃,并感谢护长对她的关心,体贴和关照。
一天上午,陈浩正在为一位病人诊病的时候,科室的护士小梁突然走了进来,她一声不吭地站在陈浩的身后,静静地看着陈浩为病人看病,陈浩转头问她,是不是有事,她笑着摇了摇头,默不作声。
看见这个情形,陈浩也不再问她了,接着看他的病人。这个病人离开后,下一个病人走了进来,刚进来的病人,由他父母亲带着。
这个病人十分躁狂,口中骂骂咧咧,两个拳头在空中胡乱挥舞。陈浩看见,顿时打醒十二分精神。
“请你坐在这里。”陈浩指着旁边的椅子,请病人坐下。然后,用很温柔、亲切的声音,与病人交谈起来。
如何对付这样的人,陈浩是有一套办法的。首先,陈浩要想办法,让病人的情绪平静下来。所以,陈浩并不急于问病人的病史,也不急于为病人做什么检查,而是看似漫无目的地,与病人在闲聊。
在这闲聊的过程中,陈浩表现出来的友善,平和与共情,使病人那烦躁的情绪,慢慢地平和下来,也慢慢地接受陈浩对他的诊治。
这个时候,陈浩才开始有针对性地进行病史的询问和进行体格检查。最后,陈浩才写出病历,开出处方,并在病历上写清楚对于这种疾病接下来的诊疗建议。
临走前,陈浩特意拿着病历,对病人的父亲说:“请按我的医嘱去做。”
陈浩一边说,一边用手指了一下病历,病人的父亲也领悟到陈浩的意思,拿着病历和处方。带着病人,离开了诊室。
这个时候,一直站在陈浩身后的小梁,大大地松了一口气,对陈浩说:“主任,您知道吗,这个病人,刚才在诊室外大吵大闹,情绪很激动,还有暴力倾向,我担心他进来,对您造成伤害,所以我走进来,守在您的身后,一旦他有什么异常的动作,我也可以帮您一下。”
小梁的话,令陈浩感动不已。小梁对陈浩这种默默的关心和保护,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它总是在无声无息中,为陈浩提供保护。
对于他们的好,陈浩无以为报,只是很感慨,在自己的人生长河中,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总能遇到这么好的同事,这是陈浩一辈子的幸运,是陈浩前世修来的福气。
以前有晓春和小梁对他的好,现在,小梅护长对他体贴入微的关心,还有小梁这位出色的“保镖”,继续时刻守护着陈浩,陈浩觉得,这是上天送给他的、最好的礼物,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陈浩的人生,已经没有什么遗憾的了。
是啊,在门诊,陈浩时刻有一种被关爱,被保护,被尊重的感觉,这种感觉,全是门诊的姑娘们给他的。
晓春虽然回到手术室当护长,但有空的时候,她也会回到门诊,看一看她以前的手下,看一看她尊敬的主任,并与陈浩聊上几句。
晓春以前到南江省最著名的心血管医院,进修学习与体外循环相关的护理技术,体外循环的手术,对护士的技术和素质,要求非常严格。
进修回来后,晓春成为这方面的主力,她在手术室的工作安排得满满当当的,极少有机会到门诊来看看陈浩。
晓春曾经对陈浩说过,在医院的医生中,除了她老公,她只佩服陈浩。
有一次,她来到陈浩的诊室,等陈浩看完一个病人后,她坐下来,与陈浩聊了一会。
在谈话中,晓春很明显地流露出对附属医院当前的医院文化的不满,她觉得,像她这样的,以专业知识为重的人,非常不适合在附属医院这种文化氛围里工作和生活。所以,在话语间流露出想离开附属医院的意思。
陈浩与晓春是曾经的搭档,知道晓春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不管是管理上还是在专业上,陈浩都相信,晓春是当之无愧的人才,所以,陈浩还是劝晓春留下来。陈浩觉得,在这个医院里,能与他聊上几句话的人,正变得越来越少,所以,陈浩真的不想晓春离开。
不过,当一个人萌生出离开工作了将近二十年的单位时,内心该是对这个单位多么的绝望。
是的,如果不是受到极端不公平的待遇,如果不是受到极大的打击和打压,陈浩相信,晓春绝对是不会离开这里的。
毕竟,她熟悉这里的环境,这里有她的朋友,有她的闺蜜,有她放不下的一切,没有几个人,愿意在这样的年龄,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从零开始,过一种漂泊的生活。
老施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