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献帝刘协
等袁隗走了好一会儿,袁绍才回过神来,但是他还是接受不了这个事实。
“又是等新的时机,总是在等,这要等到什么时候。”袁绍喃喃自语,“难道要我等到跟叔父您一样老吗,亦或是知道我死了都等不到什么时机了。
这绝对不行,若是我死了袁家的伟业还是没有完成,那这伟业还有什么用。”
袁绍左思右想,开始在大厅来回踱步,终于他想到了一个办法:“在这京城里处处都要受制于董卓,那就不如逃离这里。”
他怎么想都觉得这个主意太棒了:“都说我袁氏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及天下,那为什么不好好利用这个优势呢?袁家真正的主场应该是这京城之外,而非京城之内。
叔父说的没错一切是为了家族的延续,既然如此,只要还有一人存活,袁家都可以继续延续下去。既然叔父执着于朝堂,那就只好我一人出去寻找时机了。”
当天趁着城门还没关,袁绍便辞去了在京的所有职务,将印玺都挂在家中的东门,逃出洛阳,往北去冀州了。
董卓听闻袁绍逃亡后,顿时大怒:“袁本初这个混账,竟敢挂印而去,分明是做给我看的。立刻下令通缉袁绍!”
这时,一个董卓新征辟的幕僚说话了:“司空,在下认为此事不可。”
“伯喈啊,你说说看,哪里不妥了?”董卓对这个人很是客气,仿佛刚刚的怒火一下子都被驱散了。
这个人乃是董卓花了大力气请来的,也是目前他麾下唯一一个名满天下的大儒名士,蔡邕蔡伯喈。
五十四岁的蔡邕完全看不出一丝这个年纪该有的痕迹,乌黑的须发,使他看起来十分的年轻。饱读诗书、精通音律的他给人的第一映像是十分的和善。
蔡邕做董卓的幕僚也有他的苦衷,就如同董卓逼迫袁隗一样,蔡邕也是被他以灭族为要挟,不得不委身事贼。
“司空,废立之事不是一般人可以接受的,袁绍不识大体,害怕您的责罚所以才逃跑了,并非有意给您难堪的。
而且袁氏门生故吏遍及天下,如果您通缉他,使得他引起天下人的激愤,到时候他们都站出来反对司空,对司空不利呀。不如封他做个太守,他喜于免罪,也就不会生出事端了。”
蔡邕的话令董卓陷入了沉思,确实是如他所说的那样,袁氏名满天下,若是因为这个事情引起天下人的怨怼,那自己废立天子的事情也就泡汤了。
“既然如此,那就依伯喈之言,让袁绍去做渤海太守。他之前诛杀宦官也算是立功了,就再封他做邟乡侯。”
眼前最要紧的还是废立天子,其他什么事都可以为此让步。
……
第二天,董卓当着满朝大臣的面,提出了废立之事。
“天下残破,汉室将倾,而当今天子懦弱不堪,难以执掌社稷。我观陈留王年少聪颖,有人君之相,可继汉家社稷。诸位大臣以为如何?”
董卓说完,便有大臣弱弱地说道:“司空,废立之事关乎国本,需从长计议呀。”
显然这个大臣是袁隗派出来的替死鬼,他还想做一下最后的挣扎。
“正是因为关乎国本,所以不能拖延。今日必须做出决断,谁不踊跃支持,那谁就是欲图破坏汉家社稷的贼子,人人得而诛之!”
董卓的话让所有大臣想到了两百多年前,霍光想要废昌邑王而立刘病已时,麾下的田延年所说的话。简直是一模一样的场景,谁不支持谁就死。
大臣们战战兢兢,一个个都不敢说话。他们怕自己站出来反对,就立刻会被殿外守卫的军士给拖出去杀死。他们又怕自己站出来支持,自己就成了助纣为虐的贼子,青史之上遗臭万年。
董卓看着满朝大臣全都呆若木鸡,心中难受不已。他们既不支持也不反对,难道就想一直拖到散朝吗?
看来他们是没明白自己说的话呀,自己都说了,今天必须做出决断,要是做不出来,那他们就都不用走了。
董卓还想再逼他们一下,他随机挑了一个大臣,让他来回答:“你说,你是赞成还是……”
“董仲颖,你这个祸乱朝纲的逆贼!”大殿之上突然响起的大喝,把董卓和其他大臣都给吓了一跳。
崇德殿的构造十分特殊,回音效果特别强。哪怕是发出一丁点声音,在殿中的所有人都能听得见。
这一声爆喝的声音在殿中回荡,久久不绝。董卓感觉自己的耳朵都快懂了聋了。他愤怒地吼道:“谁,是谁说的,给我站出来!”
其实也不用他自己站出来了,因为身边的人都想是躲避瘟神一样,向着四面散开,将他给暴露了出来。正是尚书卢植。
“卢子干,原来是你敢反驳我,难道你以为与我有恩,我就不敢杀你吗?”董卓手指着卢植,十分无礼地吼道。
众臣虽然不知道所谓的有恩是指什么事,但是他们知道现在卢植得罪了董卓,是彻底死定了。
卢植此刻是无比失望,他悔恨自己当初就不该将功劳让给董卓,以致于他现在势大难制,他也痛恨这满朝文武,食君之禄却不忠君之事,眼睁睁地看着董卓危害天子。
“董仲颖,莫非你真将自己当做了霍光了吗,以为自己能够可以废立天子。霍光那也是受了孝武皇帝的托付,辅佐天子,匡扶社稷,才有了废立天子的权利。你不过是趁着京城混乱,伺机窃取大权的贼子罢了,也敢在这里妄言废立!”
董卓指着卢植的手在不停地发抖,他真是被卢植气得不轻。所有人不敢说话,唯独卢植敢,而且还敢骂自己。
他又想起了之前平黄巾时,卢植对自己的无视,更是火上浇油一般,怒火更盛了。
“来人,将卢植给我拖出去,斩了!”
身为董卓的幕僚,又是任职侍中的蔡邕见董卓动了真怒,立马站出来为卢植求情:“司空不可呀,卢尚书也是一时情急,并无冒犯司空之意呀。”
董卓对蔡邕是真的敬重有加,见他站出来为卢植求情,心中虽然愤怒,但还是与蔡邕温言道:“这匹夫都这样侮辱我了,还是无心冒犯吗?”
也难怪历史上董卓死后,蔡邕会为他叹息了,遇到谁无论何时都对自己这般态度,自己都会觉得他还算是个好人。
“卢植乃是天下名士,海内大儒,在士人之中有无比崇高的威望,司空若是杀了他,会引起天下人的不满和抵制的,到时候就没人会再听司空的话了。”
蔡邕的劝解虽然还是那一套,但是对董卓却是十分有用。董卓可不想只做一个用武力胁迫他人的莽夫,他其实很希望得到士人的支持。
董卓努力压下怒火,对卢植狠狠的说道:“既然蔡侍中为你求情,我就不追究你殿前失仪的死罪了,便剥夺你一切职务、勋爵,贬为庶民。来人,给我把他赶出皇宫!”
知道自己什么都改变不了的卢植,唯一能做的就是挺身而出,表达自己的反对意见了。
临走时,他深深地看了一眼蔡邕,以示感谢。而蔡邕也是望着他,无声地道别。
“好了,烦人的家伙已经走了,现在还有谁想表示反对。”董卓环顾着大殿上的所有大臣。
大臣们别说本来就不敢反对,即使是敢站出来,在看到卢植的下场之后,也都明智的闭上嘴巴了。
董卓可以看在蔡邕的面上放过卢植,可不意味着蔡邕会为自己求情,董卓会放过自己。
太傅袁隗见事已至此,已经没有任何挽回的余地了,于是主动站出来表示支持:“一切都依司空之意。”
众臣这下都松了一口气,百官之首的袁隗都站出来支持了,那自己再在之后表示支持也就没什么关系了。毕竟他们位卑职小,胳膊拧不过大腿,这么做也是无奈之举。
而且袁隗作为名满天下的袁家的家主,自然会在事后得到天下人的原谅,那自己也就可以一起被原谅了。
“臣等愿从司空之意。”
见所有人都同意了,之前卢植带给他的阴霾也就散去,董卓终于兴奋地大笑起来。
谁都没有去关心那个坐在皇位上的天子刘辩,他自始至终都保持着平淡无奇的表情。
不是他看淡了眼前所发生的苟且,而是他已经被吓得呆住了,魂游天外,完全不清楚眼前发生的这一切,不清楚未来等待他的将是是么样的命运。
次日,在崇德殿举行了废立天子的仪式。由新任的尚书来主持仪式,就是那个想要董卓从长计议的那个大臣,他接替了卢植的职责。
太傅袁隗将天子刘辩从皇位上扶了下来,在刘辩面前跪下了,亲手解下了系在他腰上的玉玺。随后他将这玉玺系在了刘协的腰上,最后将刘协抱起,放在了皇位上。
董卓头一个下跪参拜,紧接着所有人都跪下参拜新天子。“五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正是因为刘协聪慧,所以他知道此刻的这一切意味着什么,小年纪的他成为了这个国家的新主人。
“众卿家平身。”刘协稚嫩的声音响起。这句话在昨天晚上,董卓教会他的几句话之一。
还有几句分别是“准奏”、“董卿家怎么看”、“一切按董卿家之见来办”。
随后尚书出来宣读早已拟好的新君第一道诏书:“司空董卓,于北芒山救驾有功,晋为太尉,兼领前将军,加节,赐斧钺、虎贲,更斄乡侯为郿侯,食邑一万户。”
董卓再次拜道:“臣谢陛下。”
皇宫外,卢植最后看了一眼这个让他伤心的地方。他知道董卓急不可耐,昨天刚决定下来,今天就是新君继位,接受百官朝拜的日子。
他突然想起了张让临死前说的那句话,‘臣等殄灭,天下乱矣。惟陛下自爱!’
果然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啊,张让,你的遗言成为了现实,这天下果真要大乱了,而你我都成了这乱世的罪人。
卢植朝着皇宫跪下,深深地一拜。随后站起来,转身向着城门走去。他虽然能平灭黄巾,但是平息不了这个乱世。
“先回老家涿县住几天,然后再去辽东看看吧。听说张皓在那里做的不错,正好去验证一下他之前所说的到底是不是虚言。若是真能像他保证的那样,说不定原本苦寒的辽东,还能成为一方乐土呢。”
想着想着,他已经不知不觉离开了洛阳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