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的差事养家度日。”他道。
提到李家村的那个李老先生,孙氏和杨若晴都不陌生。
未来大堂嫂李绣心已故的爹嘛。
话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啊,杨若晴心道。
大堂嫂的爹是那种情况,她自己嫁的男人杨永仙,也是如此。
只不过杨永仙有一点比李老先生好,没有使劲儿的折腾。
考了一回没考中举人,就果断回家来做教书先生,走另一条路了。
机智。
这边,杨华忠的声音再次响起,将杨若晴有点飘远的思绪拽了回来。
“晴儿娘啊,在确切消息没有出来之前,我还是建议你在村里行走,尽量少跟别人谈论咱大安考试的情况。”汉子道。
“这念书啊,一半是孩子的天赋和努力,还有一半,也是看运气。”
“这几样要是没能凑一块儿啊,就不成。”
“所谓小心驶得万年船,咱不提前预支那些话,省得到时候假若没考中,”
“别人背后笑话事小,咱大安添了压力和负担,这就事大了。你说对不?”他耐心的道。
孙氏连连点头:“晴儿爹,你说的在理。”
“你放心吧,我没跟别人那夸海口的。别人问我,我跟你这回答也是一样的,”
“我不会把话说得死死的,咱得给咱儿子留余地呀!”她道。
杨华忠欣慰一笑。
他对那边的小安道:“小安啊,你先回后院屋子里温习功课去吧,等会你娘烧好了饭菜再喊你。”
“嗯!”小安应了一声,挎起书包离开了堂屋,去了后院。
望着小安离开的背影,杨华忠看了眼杨若晴和孙氏,接着道:“小安不在这儿,有些话咱仨个私下说说也无妨。”
“退一万步说,倘若大安努力了,当真没考上,”
“等他回来,咱谁都不能责怪他。”
“大安这几年,自打送去蒙学起,这孩子念书是当真吃了苦头!”
“能考上,固然好,不仅为咱老杨家扬眉吐气了,也是对他自个努力的一个交代。”
“万一落榜了,这也是命,咱不能怪他。”
“他要是愿意再去念书,再接着考,咱就支持他。”
“他要是不想再考了,咱就问问他接下来的打算。”
“不管咋样,只要他不孬不傻,不懒惰,在这世上,总能找到一口饭吃,你们说,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