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郡念书。
杨华忠有一些话,要叮嘱自己的女婿和儿子。
而后院,杨若晴一边陪着孙氏煮汤圆,也一边聆听着孙氏的叮咛和嘱咐。
“这才刚过完元宵呢,都没到正月底,你们这一个个的,就都要出门,还一个比一个路远……”
“我这心里,老大不是滋味啊……”
“听他们说,正月二十的时候,有龙灯要来咱村游,还有戏班子要过来唱戏,”
“哎,到时候肯定好热闹的,可惜你们几个都不在家啊……”
锅里的汤圆在沸腾的水里欢快的翻滚着,孙氏的话,却让这灶房里的气氛增添了几分伤感和离愁。
杨若晴微笑着看着孙氏,认真的听着。
儿行千里母担忧,同时,儿在千里之外,想起家中的父母幼儿,心里的滋味也是牵肠挂肚啊。
只是,要讨生活啊,老是待在家里睡安稳觉,是不行的!
“晴儿啊,你就实话跟娘说吧,为啥这趟去京城这么匆忙啊?之前都没听你提过。”孙氏突然又道。
“是不是京城的生意出了啥事儿,你和棠伢子才这样临时起义要上京啊?”妇人又问。
杨若晴暗暗诧异了下,心道这娘还真是敏感啊,连这个都能猜到。
“娘,你就别多想了,京城的生意好着呢。”杨若晴嘻嘻一笑道。
“我和棠伢子,原本就打算好了上半年要去一趟京城的,以前每年这个时候都要去一趟呀,例行公事啦!”她道。
孙氏还是半信半疑:“有啥事一定要跟爹娘说,不准藏着掖着。”
“爹娘就算能力有限,帮不上你啥大忙,至少也能帮着出出主意啊。晓得不?”孙氏又叮嘱。
杨若晴笑着点头。
爹娘虽然帮不上啥实质性的忙,可是,爹娘却是她的加油站。
她是一辆车,跑累了,加上油,还能接着驰骋。
“娘,生意那块的事,你和爹就别操心了,有我和棠伢子呢。”杨若晴转而道。
“我们不在家的这段时日,你们要照顾好自己的身子,宝宝和大志,也要你们多费心了。”她又道。
孙氏道:“这话压根不用说啊,孩子们,你们不用担心,我们会照看好的。”
“你们在京城,也要注意安全,事情办完了,就早些回来。对了,做清明的时候能赶回来不?”孙氏又问。
杨若晴摇头:“现在还说不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