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杨若晴他们进来,最先发现的是墙角那个伙计。
“客官里面请,请问几位?”
大堂里的桌子并不是每张都一样大小,小桌子可以面对面坐两人,大的桌子可以坐十二个人。
这伙计迎上来询问人数,想根据人数来安排桌子。
杨若晴这是最近这一年半载第一次走进白梅斋,当看到大堂里的桌椅设置,她对大白再次有了些刮目。
这种设置,在后世的很多酒店饭馆里是很司空常见的事,可那是后世卷出来的结果。
在这古时代,尤其是这种小镇,大家伙儿都是慢悠悠的过着日子,除了镇上几个大户,其他普遍都是每天为温饱操持的老百姓,一家人十天半月能下次馆子都不错了!
酒肆和饭馆这些虽然也存在竞争,但没那么激烈。
就连杨若晴的天香楼,都没有采用后世的那种桌椅设计。
而大白却想到了这一层,可见大白的脑袋瓜,在经商这块确实是占据了天赋的。
“这是东家的亲戚,我来接待,你去继续招待其他顾客。”
杨若晴他们还没跟伙计做出回应,红梅已经从柜台后面过来,她先是打发了那个伙计,然后笑吟吟的跟大家一一打过招呼,该有的尊称都给用上了。
“舅舅,舅母,请在这边坐一下,大白在楼上睡觉陪两个孩子,我去换他下来。”
“啊?这个点还有客人在吃饭呢,他咋跑去睡觉了?”
杨华明坐下后,拿起红梅倒的大麦茶喝了一口,又抓了两颗瓜子嗑着,诧异的问。
红梅便解释说:“他每天夜里丑时便要起来和面,准备各种早点的半成品食材,天麻麻亮就开业,一直忙到晌午饭点前,方才可以喘口气。”
“所以每天吃过晌午饭,我就让他上楼去眯一会儿,楼下的客人我来招呼就可以了。”
跟早上络绎不绝的生意闭起来,晌午的生意就清淡了许多许多。
通常每天晌午饭能招待个四五波客人就算是不错了,有时候晌午饭都没有人来问津,一个铺子的主要收入都是依赖于早上那一阵的忙碌。
所以一有空,红梅就打发大白上楼去睡一会,补充经历,白天把觉睡好,夜里起来揉面才不会犯困。
大家听到红梅的这番话,也都深受触动。
孙氏喃喃说:“大白也确实辛苦啊,昼夜颠倒的干活,也是仗着年轻身体骨能扛得住。”
杨华忠也是连连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