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晃行至前军,替下文丑,引五万军马为前队,浩浩荡荡杀奔新野。
是日,大午正中,来到鹊尾坡,望见坡前立一簇人马,打着青、红两色旗号。
徐晃催军向前,正要着部众冲杀过去。却见对面双色旗分为四队,青旗左、红旗右,迅速退入坡中不见。
徐晃勒马止众,四下观望一番,对左右道:“刘备前番以此计胜我军,不可轻进,我兵只往新野而去,看他耍甚花招!”
说罢,正要驱兵而进,却听许褚道:“区区疑兵有何惧哉?里面必无埋伏,况且前番一通大火,草木皆化为灰烬,再无可燃之物,都督可速进兵,生擒刘备,活捉诸葛亮。”
徐晃一想也是,遂复回坡前,提兵杀入。四下追寻,果不见一人。
其时日已西斜,博望坡行到一半,徐晃猛然想起之前程远志的交代:“不必理会旁支末叶,直奔新野,相机而行。”
顿时心下一惊。
方欲回军,又听得山上动静不小,有鼓瑟声大吹大擂。抬头看时,只见山顶上竖起一簇旗,旗丛中两把伞盖:左刘备,右诸葛,二人正对坐饮酒。
模样神态,好不悠闲。
徐晃大怒,引军寻路上山,捉拿刘备。
行不几步,却见山上擂木滚石一齐打将下来,众皆不能前进。又闻山后喊声大震,似有无尽伏兵。
徐晃本欲寻路厮杀,见天色已晚,恐再中那日之计,遂命军士原路返回,退出博望坡,直奔新野。
及天黑透之时,徐晃领兵到城外,只见四门大开。兵士突人城中,并无阻当,城中亦不见一人,竟是一座空城。
许褚道:“此必是刘备势孤计穷,故尽带百姓逃窜去了。我军权且在城安歇,来日平明进兵。”
徐晃摆手道:“不可!我来时,丞相有言在先,若城中无人,则不可入城歇息,我等只驻扎于城外,埋锅造饭,待明日再做计议。”
此时各军赶路一天,皆已走乏,饥饿无比,其中一部兵马不等徐晃令下,便四散去夺房造饭,观其形态,与土匪山霸无异。
见部下如此散漫,目无军纪,徐晃大怒道:“此乃何人麾下兵马,怎如此散乱?”
许褚回道:“乃是文丑将军部下老兵,约有三千多人,现由我统领。”
“这……”徐晃犹豫半晌,最终还是决定不计较此事,稍做沉吟,对许褚道:
“我方接替文丑,便责罚其麾下亲信部众,实为不好。今夜你且统领这部人马驻扎于城中,我自领大军驻扎城北五里外,以为呼应。”
许褚拱手领命,自入城去,在衙中安歇。
半夜时分,狂风大作,守门军士飞报城内火起。
许褚睡梦中惊醒,对左右道:“此必是军士造饭不小心,遗漏火苗,不可自惊。”
话音刚落,又接连几次飞报:城内东、南、北三处皆火起。
许褚急令众将上马观望,只见满城火起,通红一片。是夜之火,焚天烧云,热浪滚滚扑面袭来。
许褚不敢久留,连忙引众将突烟冒火,寻路奔走,闻西门无火,急急奔出西门。
途中,军士自相践踏,伤亡无数。
这边方才脱得火厄,不及松口气,背后忽然一声喊起,一将引军赶来混战。
数千人刚从火海逃生,谁肯回身厮杀搏命?纷纷往西逃遁,欲绕道回转北门,汇合大部队。
新野西门与北门并不直通,需绕城而过,途中还要经过白河东岸。
正奔走间,前方又一将引兵赶至,二话不说,便是一顿冲杀。
许褚大败,夺路而逃。
行不多远,又被一军截住,胡乱厮杀了一阵。
直到三更时分,人困马乏,三千军士仅剩千余人,尽皆焦头烂额,口腹冒烟,汗流浃背,奔至白河边。
见河水不深,人马都喜,尽皆下河吃水洗漱,一时间人相喧嚷,马尽嘶鸣,场面乱糟糟一片。
许褚亲眼目睹此情景,心下暗恨,只觉这次接掌文丑亲兵,甚是晦气。
他虽是降将,却也跟随程远志十二年了,知道北军一向军纪严明,除了那些资格很老的将军麾下有部分兵油子,其余各部皆为强军,断然不会有此等烂兵。
越想,许褚心下越气。
此时,关羽正在上游用布袋遏住河水,忽听得下游人喊马嘶,急令军士一齐掣起布袋,放水去淹。
顿时水浪滔天,往下游冲去,北军猝不及防,人马俱溺于水中,瞬间被冲走一大片,余者拼命挣扎求生。
徐晃聚拢余部,望水势慢处夺路而走。行到博陵渡口,只听喊声大起,一军拦住去路。
目视当先大将,见是张飞,徐晃大惊。
张飞大叫一声:“贼军纳命来!”提矛冲将过来。
许褚不敢恋战,战不数合,仓皇逃窜。
逃至北门时,天光大亮,盘点部众,发现仅剩百十人。
许褚垂头丧气,命属下将自己绑了,来见徐晃请罪。
这却不提。
却说刘备偷袭,占了樊城。问诸葛亮下一步计划。
诸葛亮道:“樊城小县,不可久居,唯有取荆州为安身之地,方可拒北军,今刘琮新就主位,荆州上下未服,不若渡河前往襄阳,夺取荆州。”
刘备颌首道:“军师此言甚善,但我受景升之恩,不忍图之!”
诸葛亮望南叹道:“今若不取,后悔莫及!”
刘备道:“吾宁死,不忍作此负义之事,还请军师另谋他计。”
诸葛亮道:“如若不然,那便只得奔武陵去了,只不过这满城百姓,不好安排。”
刘备道:“百姓相随至此,我怎忍抛却他们,且带上他们一起往武陵。”
诸葛亮又叹一口气,无奈道:“那好吧。”
………
徐晃接住许褚,收拾残军,就新野屯住,使许褚自去见程远志,具言失利之事。
程远志并未深责许褚,只催动三军,漫山塞野,尽至新野下寨。传令军士一面搜山,一面填塞白河。又令大军分作八路,一齐去取樊城。
谋士刘晔进言道:“丞相初至襄阳,应先收民心,再收其城。今刘备尽迁新野百姓入樊城,若我大兵径直而进,百然惶恐,必追随刘备南逃;不如先使人招降刘备,具言此战祸不及百姓。”
“刘备若不降,足见我爱民之心,民必不会再相随而去;若其来降,则荆州之地,可不战而定。”
刘备怎么可能会投降……程远志撇了撇嘴,问道:“谁可为使?”
刘晔道:“徐庶曾与刘备亲厚,现在军中,何不命他前往?”
程远志心知这个提议顶呱呱,不过还是问道:“恐他去了不复归来。”
刘晔摇头道:“他若不来,便是反复无常,贻笑于天下人,丞相不必犹疑。”
程远志颌首,召徐庶至近前,说道:“我欲令你往樊城说降刘备:其若肯来降,免罪赐爵;若更执迷,大军到处,玉石俱焚。我知你忠义,故特使你前往,望早去早回,且勿相负。”
徐庶并不推辞,当即领命而去。
投奔程远志这一年多时间,他心里变化颇大。
河北的安定繁华,超出了他的想象;中原百废待兴,一派欣欣向荣,民心安定,完全察觉不出战乱的气息。
这令徐庶对程远志刮目相看。
明主,什么时候都是吃香的。
加之葬母时,徐庶又仔细看过程远志为挽救他母亲所做的努力,心下其实已经有所感动。
不过,因为他前番有言在先,说了“终生不设一谋”,一时间也不好改口食言。
今见程远志有事用到他,徐庶自是乐意效劳。
去往樊城的途中,徐庶默默想道:“我是说过终生不设一谋,可没说过不做事,嗯,以后我就多做事,少说话。”
“至少,也要对得起自己这么高的俸禄……”
喜欢三国之开局程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