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惊慌失措?
“陈总督切莫自乱阵脚,请到书房一叙。”
杨嗣昌动作优雅,双手一摊,作了一个请的姿势,自己在前头带路。
陈新甲老脸一红,想说点什么,终究长叹一声,无言紧随杨嗣昌身后。
杨嗣昌书房很大,装饰古色古香,颇符二品朝廷大员身份。
心腹仆从泡好茶,朝二人鞠躬行礼便转身退出去,并把房门拉上。
“没有其他人看见你吧!”
杨嗣昌端起热茶,轻轻吹拂几下,慢条斯理朝陈新甲问道。
“进城都是坐在马车,身边也都是心腹之人,守备一路护送过来,料来无妨。
实在事急从权,稍有违制,也顾不得许多。”
进了书房,陈新甲的心情反而平淡下来,喝了一口采自苏杭的上好龙井,不疾不徐说道。
“非常之时,尚望陈总督莫让政敌抓住把柄,以免遭遇不测。
老夫数月以来,大小事情不敢丝毫有错,可那些御史清流尚如蚊虫般盯着你,若不是圣上庇护,早已辞官回家。”
杨嗣昌自清兵入塞以后,就承受巨大压力,不仅李希沆、王志举等言官要求追究他的责任,他本人也屡次上疏引咎辞职。
崇祯帝贬斥了弹劾他的言官,并令他落职带冠视事,不久以叙功名义使其官复原职。
可以说,崇祯对杨嗣昌的眷顾始终如一,在崇祯一朝五十辅臣中堪称独一无二。
“唉,多事之秋,那班酸儒犹自假装清高,党争不已,难道真要大明灭亡了才甘心不成?
可惜今上不能乾坤独断,否则何至于此?
文弱兄的三条计策,均是平定朝廷内忧外患的良方,今上也非常赞同。
若有十年的生息休养,国内叛军和鞑子又何足道哉?”
陈新甲长叹一声,语气里有些说不出的落寞。
他是大明以文制武积习下的文官统帅,有魄力,有才能,但终究难挽狂澜。
陈新甲受到杨嗣昌的引用,他们的才能、理念、心术相似。
所以对于杨嗣昌的三计非常赞同并支持。
杨嗣昌的三条计策是:一、攘外必先安内;二,足食然后足兵;三、保民方能荡寇。
对于第一点,他认为天下大势好比人的身体,京师是头脑,宣、蓟诸镇是肩臂,黄河以南、大江以北的中原之地是腹心。
如今形势是烽火出现于肩臂之外,乘之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