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都愿意。
如果是按照去年的亩产三千斤计算,今年的收获至少是四千亿斤以上,至少是三十四亿石。
这个数量的红薯产量,那真是惊天动地了。
有了这么大一批红薯分散到全国各地,倘若是明年再有亩产三千斤……不,就算只有两千斤的产量,全天下的人一年到头吃红薯,都绝对能吃得不饿了。
别觉得产量这么高,就会有多大的盈余了。
就拿宝宝的话来说,任何的事情,乘以一亿五千万,那都是大事儿。
任何的东西,除以一亿五千万,那都是一个小数目。
穷的时候,一天吃一斤、甚至是半斤粮食都能活下去。
但富裕的时候,一天一个成年人吃上二十斤红薯,都不一定能吃撑着——红薯和大米、小麦的差距,还是很大的,否则我们的主粮怎么可能数千年来都是大米和小麦?
因此,想要达到这样的目标是非常不容易的。
你不可能所有的老百姓都按照现在专人那样的精耕细作,然后每年还有各种自然灾害,还有各种人为因素等等……
这就需要天下的官员们,对此以最虔诚的态度来推广和监督。
一是让老百姓们尽心尽力的去种植红薯,只要第一年让他们看到了红薯的惊天产量,那么以后无论遇到什么困难艰辛,他们都会坚定不移的去种植红薯。
第二是让官员们监督那些士绅地主们,还有那些小吏们,不许他们在其中干涉老百姓们种植红薯。
红薯收成之后,更不允许任何人借此来有更多的摊牌。
劳役和税赋,历来都是老百姓身上的两座大山。
即便是这样的大山少不了,但朝廷还是希望能尽可能的减少老百姓的负担。
说白了,至少要让他们活下去。
如果能让他们吃得饱,那么就是万幸了。
但你别看红薯的产量这么高,这么容易让老百姓的粮仓堆满,但它又不是万能的。
不然的话,清末的时候,红薯、玉米、土豆这些高产量的农作物都有,为什么老百姓们还是过得很苦,饿死的一堆接着一堆呢?
还是在于各种天灾,各种人祸。
天灾我们不能控制,但在太平年间的时候,人祸却可以尽可能的控制。
为此不但是绣衣卫要好好的工作,柳铭淇之前提出的“督察组”的模式,也很快的得到了丞相、六部尚书等人的赞同。
有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