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防线,特别是锦州和宁远这两个重要节点城池,每户人家少了十个都没办法过日子。
以前没有蜂窝煤的日子,就连驻军也只能躲在军营里面瑟瑟发抖。
防御的话不用担心,没有任何一支敌军能在这个时候来打仗的——不冷死也得因为厚雪阻碍,发挥不了十分之一的实力。
火攻什么的更是屁用没有。
现在有了蜂窝煤,军营里面到处都烧着不说,城墙上的一个个哨岗也能烧上。
站在里面站岗探查情况的军士们,任凭有刺骨的寒风吹着,三五个蜂窝煤炉这么燃烧着,身子骨都能暖和一点,还随时能喝到一口热汤,吃一口热饭,别提多欣慰了。
城内外的居民们同样如此。
以前没有蜂窝煤还感觉不出来,现在有了蜂窝煤,大家都觉得离不开它了。
大康朝的制度很完善。
能住在锦州和宁远城内外的民众,超过一半都是军人的家属们,剩下的一半也是过苦日子的农民。
一个城池如果只有驻军,那么日子枯燥又没有盼头,平日里没有一点烟火气息,肯定不长久。
所以朝廷是鼓励这些边关城池有额外的居民去劳作居住的。
不说别的,为军士们提供一些粮食,提供菜肉果蔬,再干一些杂活儿,比如修补城墙、搬运东西等等,这些总得要人来做吧?
甚至军士们的补充,打仗时候的壮丁辅助,不都得他们上场吗?
那么既然这些老百姓来到了这边生活,就不能因为太过困苦而走了。
人一走,同样是什么用处都没有。
于是每年朝廷都会补助给他们很多东西,首先第一点,人家的各种税赋是全天下最少的。
然后从外面运来的各种物资,价格卖给这些平民百姓的话,一样很便宜。
其中就包括了蜂窝煤。
军营里面的蜂窝煤是随便用的,这些都算在军费里面。
然后军属们的家里,每家每天十个蜂窝煤,倘若你家里有两个儿子当兵,那么就有二十个。
普通人家,每个家庭每天五个蜂窝煤,如果还想多买,那就算三文钱一个。
这个价格无论是在嘉峪关、锦州城、巴塘城,都是一样的。
三文钱啊!
从柳铭淇手里买都花了二文钱!
无论怎么运送,这个价都是巨亏。
可朝廷为了边疆的安宁,为了边疆有更多的人扎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