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州军剩余的人也最终完成了投掷,只不过他们的膂力有强有弱,膂力强的,可以勉强的将猛油火罐投掷到距离投石车比较近的位置,而力量弱一点的则差得比较多。
不过不管距离远近,这些猛油火罐倒是都完成了它的使命,上百个猛油火罐的连续爆燃,其场面是也是极为震撼的。
这个时候天色刚刚见亮,处于半明半暗的时候,剧烈燃烧将这片大地照得如同白昼一般,晃得人连眼睛都难以睁开了。
落到投石车阵地边缘的猛油火罐只是少数,但熊熊烈火还是将一些投石车给吞噬了,冲上来的并州军此刻已经顾不上去对付这些冀州军,转而全力以赴地去救火。
其实投掷完猛油火罐的冀州军也就没有什么杀伤力了,他们残余的人马也不会再对并州军构成什么威胁了,并州军集中全力去救火,更多的是去抢救投石车。
猛油火罐使用极为易燃的獾油和松脂,可以使其爆燃极其猛烈,但由于装油量有限,如果没有引火之物的话,爆燃之后又会很快地熄灭,后劲不足。
不过如果猛油火罐在人群之中或有木头柴草之类的引火物中爆燃,后果就会变得不一样,这些易燃物被点燃之后,就会造成更大的规模的火势。
投石车可全部都是木头来制成的,一点被点着,火势是很难控制的,并州军不顾一切地冲上去,一方面扑灭大火,另一方面要把还没有被波及到的投石车撤离到安全的地带,现场一片混乱。
不过在并州军众将士的扑救之下,火势最终得到了控制,被烧毁的投石车大概有十余辆,损失固然不小,但对大局终归是没有影响的,步兵营之中,目前大约至少还有一百多辆投石车可以正常使用,对作战计划几乎没有什么影响。
邱林阵亡之后,他所带来的两百骑兵也先后全部战死,无一生还,或许他们此次出城,本来就是抱着必死的决心,那怕是投掷完猛油火罐之后,也无一人调转马头,逃往城里。
其实在这种情况下,逃跑也不会有任何的结果,在并州军的重重围困下,想在逃回信都城里,几乎是比登天还难的事。
所以这些冀州军没有一个人选择逃跑的,他们不是葬身火海,就是和并州军血战到底,力竭而亡的,除了几个身负重伤的之外,其他人一律都拒绝了投降,战死沙场。
而并州军的伤亡则要更惨重一些,战死三百多人,重伤一百多人,而负了轻伤的,也有三百多人,这些伤亡,大部分来自于猛油火罐,这玩意儿的爆燃实在是太可怕了,在猛油火罐爆燃的中心,几乎无人可以幸免。
为了阻挡冀州骑兵的前进,这些并州军英勇无畏地冲在最前面,那怕是身处于火海之中,他们都坚守不退,他们没有豪言壮语,没有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只是在危难的关头,用他们的血肉之躯筑成一道铜墙铁壁,誓死不退,扞卫着投石车的阵地。
如果没有他们的坚守,很可能投石车阵地已经是沦为了一片火海,所有的投石车都在劫难逃。正是他们的义无反顾舍身忘死,才让投石车阵只受到了轻微的损失,一点也不影响大局。
羊祜的面容极其的凝重,方才的战斗只持续了大约一柱香的工夫,但其中的凶险却是历历在目,尽管羊祜事先已经做好了充分的防御准备,但他还是低估了冀州军拼死力战的决心和出乎意料的手段,险些就酿成大祸。
羊祜下令好好地收殓那些阵亡将士的遗体,同时对那些负伤的将士,也统一安排军中的医匠为其诊治,那怕是重伤奄奄一息者,也要尽力地进行抢救。
这些无名的将士,在危难关头,他们考虑的不是个人的性命得失,而整个投石车阵地的安危,他们无愧于军中楷模壮士英魂。
这才是一支队伍的本色,战场之上,需要的就是这样悍不畏死的勇士,只有由这样的勇士构成的军队,才配得上铁血雄师的称谓,只有他们,才能真正的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这些烈士的遗体被抬下去的时候,并州军所有的将士都集体沉默了,默默地行着注目礼,也算是他们送袍泽最后一程吧。
这个时候,一个嘶声地尖叫打破战场上的宁静,众人抬头去看,竟然是一名并州军的士兵手持着环首刀,扑向了邱林的尸体,悲愤异常,如果不是有其他的士兵拦着,他很可能就将邱林的尸体给剁成肉酱了。
“怎么回事?”羊祜上前问询道。
那名士兵泣不成声地道:“我弟弟刚刚被火给烧死了,都是这贼子害的,就算他死了,不把他千刀万剐,如何能给这么多死难的弟兄们报仇啊!”
羊祜看了一眼,想必这名士兵的弟弟正是这三百死难者之一,这名士兵报仇心切,所作所为倒也不难理解。
羊祜示意将他放开,平静地道:“令弟殁于战事,某亦深感痛心,不过令弟虽死犹荣,他是我们并州军的英雄,我们将永远缅怀于他。至于这个敌将,已然身死,纵然你就是砍他千刀万刀,令弟亦不可复生。战场之上,各为其主,但做为勇士,他还是理应得到我们的尊重,来人,将他抬下去,予以厚葬。”
邱林虽然身为敌将,但他慷然赴死的气概还是让羊祜为之敬佩的,这次的偷袭,不管成功于否,邱林等两百人注定是回不去的,他就如专诸荆轲一样,踏上行刺之路,就已经将生死置之度外,慷慨悲歌,义无反顾。
战场之上,永远没有人去同情弱者和懦夫,只有强者和勇士,才能得到对手的尊重和崇敬,正所谓英雄惜英雄,虽然邱林破坏了十几辆投石车,害死了三百多名并州将士,但他英勇无畏的举动,还是得到了羊祜的赞赏,将其厚葬,也在情理之中了。
喜欢最后的三国2兴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