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易学名家,泉州士子科考时多选择五经中的《易经》。
此刻王慎中请教完一些之后就道:“可虑者,不知明年礼部会试是否仍如旧。听说广东、山东两地,乡试考法已经与诸省有异。”
王慎中还很年轻,但另外两个要一同去应考的不免有些忧愁。
明年也许是会试考法不会大改的最后一科了,但不会大改,不意味着不会小改。
赵本学对此不予置喙,倒是俞大猷鼓励着他:“以道思之才,去了京中拜访一下懋贞和集斋先生,旬月便无忧矣。”
几个人一边吃茶一边聊天,过了一阵之后却忽然有人寻来。
“志辅,快回家。伱父亲……”
看到这邻居脸色有异,俞大猷心里一惊:“家父怎么了?”
“……节哀。”
俞大猷脸色一白,王慎中等人也大为意外。
难道追拿蒲氏余孽也能出了意外?
只是这样一来,俞大猷怕是要承袭父职了。而武官之后若不能在袭职前就科举出仕,后面就只能累功升迁、又或者去考武举了。
在海南琼山,秀才出身的张楫去年被召回京之后,今年又回到了广东。
琼山新修好的书院里,任官琼州府学正的他来到了这个与县学、府学有些差异的皇明小学院。
这是琼州府皇明小学院第一批学生入学的日子,学生很多。
与成熟的县学、府学、国子监体系不同,这皇明小学院是要靠考、而且要交一点学费的。
但是广东已经很清楚,将来必定还是要考新学的,而年幼的孩童只怕到这里就学更好。
学生之中,也有家贫的。张楫有资格给出十个免除学费的名额,选拔贫寒子弟。
他是静嫔的父亲,他没必要去用这个身份和这点权力做什么。女儿已经有孕在身,张楫回京期间看到了女儿的变化,与他长谈过的皇帝也让张楫明白了这皇明学院体系的重要性。
主持完这入学之仪后,张楫把他给出名额的十个孩子都叫到了跟前。
“四年学成,过了结业大考便是秀才,做了秀才便能出仕任官。你们都是贫家子,既能入学踏上青云大道,万不能懈怠。”
虚岁十二的海瑞拘谨又认真地回答:“学生记住了!”
广东今年要进京赴考的正榜举子和往届举子也在准备启程,京城里,唐顺之却能悠哉悠哉地在国子监里静等来年二月。
但最近,唐顺之却很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