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稳定、利润低,是这个方案最大的问题,但胜在能够轻易入场,流程较为简便,你继续~”
杨橙的概括自然是无比精准的,王磊点头表示正确,继续道,“而另一个自营的方案虽然在利润方面有足够的保障,但也或多或少的受到各方的价格压制。
根据我自己的了解,目前美国的三大批发商约占美国医药分销总额的85%~90%,零售药店和医药经销商又形成6大商业同盟。
因此,美国仿制药行业的销售团队配置,必须要相对精简来缩减成本开支,也无需仿照大厂商创新药的销售模式,聘请大量的销售人员向医生学术推广。
就拿口服剂型的药品举例,只需要1-2位资深销售人员对接3家终端连锁药店和3家批发商即可,因为这6个客户几乎垄断了80%的口服制剂市场。
我听说过一家Z国来的药企,从最开始的代理销售模式转向自营销售为主的模式,就是采取我说的那个办法,将产品直接销售到主流连锁药店、大型连锁医院和批发商,目标定位非常精准,五年间,这家公司产量和销售额增长3倍,利润增长了2倍还多,非常具有参考意义。”
杨橙眉头一挑,“这么说,自营模式的优势还是非常明显的?”
王磊点点头却又马上摇头否定,“就像我之前说的,自营模式并没有绝对的优势,其中的弊端也显而易见,就是价格经常受到压制。
因为垄断,医药批发商在仿制药领域有更大的话语权,并在价格上占主导优势。
尤其是几家药品批发的巨头,他们的公司内部规定,某个产品的利润如果没有超过一定的标准,则拒绝与该药企进行合作,并且,药品的价格和折扣通常要按照消费者的购买能力,竞争程度,市场容量来谈判协商。
除了批发商的价格压制,药企同行竞争也非常激烈,只要同一个产品领域中存在多家公司,并且有一家愿意降价,其他公司就必须做出抉择,是否要继续留在这个领域以“价”取胜,还是掉头转向新的产品,在蓝海市场中厮杀。
而且目前市场中还存在一种服务收费模式,仿制药生产商需要付费或者提供折扣来达到预期的销售量。
这一行为严重影响了中小型企业。
对于领先的仿制药企业,他们通过增加产量和提高生产效率弥补价格上的损失,还可以根据产品的市场份额与批发商和零售药房讨价还价。
而中小型仿制药厂,在夹缝中生存的最好办法就是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