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一个问题就是进入Z国市场,这绝对是横亘在熊猫前进路上的大石头。
但是这块石头熊猫恐怕搬不开,一是天然的问题,他们的产品不适合Z国人的味蕾。
二是整体大环境的问题,Z国人对于快餐,似乎并不太感冒。
首先,对比以上推动快餐在美国消费市场落地、后续扩展繁荣的因素。
相较之下,在当下的Z国社会、经济与技术环境下,快餐行业“理论上”是可以逐步扩展并获得更多市场份额的。
这是一定的,毕竟人口红利太大,是头猪都能长肉。
一一对比一下,社会变迁因素,从女性就业角度,Z国近两年女性就业比例接近70%,高于美国不到60%的比例。
因此相对而言,国内对快餐的消费潜在需求更高,尤其是一夫一妻一子的小家庭,根本没有闲暇烹饪的时间。
另外,虽然近30年没有婴儿潮的推动,但在Z国,80、90后及更后生的一代,对快餐消费形态适应度非常高,且越来越高,从在校开始接受快餐式主食的习惯,到工作后的快节奏工作状态,都直指人们的快餐消费倾向。
在经济因素、城市化进程,对于中国而言,在2030年前城市化率将达75%,对应的是Z国2.2亿新增城市人口,以及可能越加依赖外出快速餐饮的消费形态。
人均GDP方面,Z国人均收入,2016年超过8000美元,当时有头部西式快餐百剩Z国上市。
相较而言,国内快餐行业头部公司成熟时期置后,且国内中式快餐头部公司有待进一步探索。
技术因素更不是问题,除了速冻技术可以落地外,目前的生鲜供应链公司正在快速发展,可以相对效率、低成本为快餐及其他餐饮门店提供食材服务。
另外,Z国市场还具备一个最大的优势,就是商业扩展能力。
国内餐饮行业、包括快餐的头部公司的市场占有率、连锁化率都很低。
这是约束国内快餐行业品牌体量上升,比如从1亿美元到10亿美元营收的重要因素。
但这一因素随着新一代具备职业经理素养的从业者加入,消极影响将逐渐减弱。
更重要的是,整个形态的不同,在Z国说快餐业,它不仅是餐饮门店的生意,任何能提供轻服务、快速、相对住家而言高效率餐饮的商业体,都是快餐服务参与者。
它们从国民消费习惯层面,直接推动国内快餐市场规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