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8节、唐艺复活(1)
……
“献刀?”秦天不明所以,“这刀如今不还在不死族人的手里么?”
“是啊,在他们族人的手里。”雨姬顿了顿,看着地上的这一片骨灰,忙道:“知道为什么现在的不死族有一个分支,就如这眼前的太命一样,身体只剩下骨骼和一层皮,血肉很少很少,靠着灵魂来维持生命么?”
秦天和潘多拉都摇了摇头,他们完全不明白。秦天也只是曾经在地球上阅读一本名为‘神族传记’的书中,看到了一些神界的种族模样。
比如天使族,都是具有翅膀的。
精灵族,耳朵尖尖的。
太上神族,身上有白色的仙气环绕……
古神族,和人类无异,看上去最为普通。
堕落天使魔神族,纯黑色的翅膀,黑暗的神力……
冥界的战士们,则是喜欢穿着黑色的、灰色、暗红色的斗篷、风衣等等,把自己整个隐藏在衣服里,而事实上容貌与地球人没什么区别。
而这不死族,一直是流浪在各大神界,暂居在别人的神界之中,没有自己的领土的一帮种族。其中的主要一脉,都是浑身血肉很少很少,靠着灵魂鬼火和身上的骨骼来支撑生命!
至于为何他们会是这般模样,书上没有丝毫的介绍。毕竟那本书也是人类编纂的,也不可能知道神界太多事情,能有这么多的精准度,已经很不容易了!
“献刀,就是原因了!”雨姬道:“当初,不死族神主,为了报答冥王哈迪斯大人的收留之恩,将手中的灭世妖刀献给了冥王!”
“冥王拿去研究了几天,发现这玩意儿很鸡肋,和冥王剑比起来,性价比很不划算,再加上他要努力提升自己的修为,争取早日达到创世神的程度的实力,便将灭世妖刀放在一边,久而久之就遗忘了。”
“谁知道,不死族一脉的人知道他们的神主,竟然把灭世妖刀送给了冥王,所有人都大为不满!一场策划的变动,在不死族内部展开!”
“冥王闭关的期间,不死族内部,有人篡位了!老神主死在了新一代的不死族神主的手中。他们虽然推翻了老神主的统治,却也知道,妖刀在冥王的手里,想要要回来可能性很小!下意识地认为,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但,灭世妖刀是他们不死族崛起的神器!他们于是自己给自己一脉打造相似的神器,从而有了人手一把的‘绝世妖刀’,纯仿造‘灭世妖刀’而来!”
“这‘绝世妖刀’,不吸收人的修为,只吸收修炼者的血肉!至于升级能力,也差了‘灭世妖刀’许多许多!”
“从那以后,不死族这一脉,越来越枯萎,越来越没有血肉之气,就变成了现在的模样!”
“多年后,冥王哈迪斯出关!知道了这件事情,为老神主悲哀的同时,也将灭世妖刀换给了不死族。灭世妖刀,在冥王看来,并不算什么好东西!但既然不死族需要,那就还给他们吧。”
“所以,灭世妖刀重新回到了不死族的手里,成为了不死族的圣物!也是历代不死族神主的传承武器!”
秦天恍然,“原来是这样的故事。——那不死族的老神主死得也真是冤枉了。”
通常,一个种族的首领,就被成为‘神主’!这不是一个等级,而是‘首领’的意思……
只是,冥界不用神主来称呼。
冥王作为创世神的孩子,‘冥王’这个称号是亘古不变的!
“那为何后来不死族还要背叛冥界?”潘多拉不禁问道:“冥王对他们也算是相当不错了吧?”
“新一代的不死族神主不甘心在不死族冥界的地位,排在冥界的中层,又加上魔界神主路西法的挑唆和承诺,这才背叛了冥界!”雨姬回想过去,全是悲哀。
“算了,过去的事情就不提了!”雨姬看看四周,“既然这太命冒充了死神,那死神如今在什么地方呢?”
秦天想了想,“我可能知道!跟我来!!”
雨姬诧异地看了秦天一下,还是和潘多拉一起跟了过去……
秦天知道,既然那太命冒充了死神,那之前‘鬼林’的事情,未必是真的。里面有人在呼唤自己,那人,会是谁?!
冥界如今龙气刚刚上涨,此前根本不可能关押着谁。很明显了,这个鬼林中,关押的,必然是死神本尊——塔纳托斯!
果然,三人一到,便看到了被一道黑雾包裹着的囚牢。囚牢之中,塔纳托斯看上去狼狈不已,被一条条漆黑的锁链捆绑着,神力全然被锁住。
“睡神!”
看到雨姬出现,死神喊着雨姬的神的代号。
雨姬点点头,二话不说,解开了死神的禁制。死神这才得以自由,出来之后,看上去舒服了许多!
神力,也恢复了回来。
雨姬把那一条锁链给了潘多拉,“这条锁链,是冥界的‘封神锁’,可以锁住任何一个实力比自己低的人的神力!不算得上是什么特别好的宝贝,六级神器,有时候也许可以用一下。”
潘多拉拿着,不禁感动万分,“谢谢睡神大人!”
“嗯。”
雨姬点点头,一身威严尽显。
此间事了,秦天从死神这儿才知道,原来这冥河水与血之大瀑布的激活,已经完成了!根本不需要神格的滋养。
看来,前面的一切步骤都是正确的,那太命却只是为了最后能拿到两万枚神格而做下的铺垫……
冥王的墓地,也只有秦天他一个人能去,太命也只能用计了。可惜,这个太命太冲动,死了也是白死。
按照雨姬和死神的安排,秦天带着唐艺来到了冥河之中。
有秦天的神力保护,唐艺出了极乐世界,也不会魂飞魄散。她落入了冥河之中,终于感受到了冥河水的温凉滋润,那一股股的能量,不断地在凝聚她的身体,重塑金身!!
………………………………………………………………………………………………………………
(1/2)
本书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