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着前方空地射击了五六轮,直到再也听不到对方的惨叫声,游骑兵才停止了射击,值班的军官在听到百米外埋藏在尸体堆里的暗哨报告说敌人已经撤退之后,才命令游骑兵重新开始休息。
第二天太阳挂在天空地时候,王文营地前的密林已经仅剩下一堆闪着暗红火光的余烬,顾不得等待火势完全熄灭,在打扫完成战场,尽可能的回收使用过的弩箭之后。王文的大军沿着散发着余热的地灰烬边缘,横向开始转移,他们目前的任务已经不再是撤退,而是尽可能的焚烧他们周围的丛林,以便为随后到达的重甲骑兵开辟一块足够大的战场,所以现在是王文尽量避免同对方战斗,高效率地完成自己的任务才是正经的事情,消灭敌人的事情就交给重甲部队了。
有了昨天惨痛的教训苏国将领们不敢再在平地上对阵形严密的王文大军发动攻击,但是他们又不甘心放弃眼前到嘴边的肥肉,因此,他们围绕着王文的部队,大军形成一个大的弧线,将王文的部队包围在其中,紧紧地跟着他们,伺机寻找进攻地机会。
王文的队伍横向行走了三天。终于又迎来了一片茂密的灌木丛,从重甲骑兵的电报中得知,他们据此已经不到七天的路程了,因此,必须尽快的将眼前的这片丛林焚烧掉。
苏国地将领们虽然不知道王文他们焚烧丛林是什么意思,不过既然这么做了,就肯定有什么他们猜测不到的原因,因此,在王文派出部队想要再次潜入丛林焚烧时,抢先一步在这片丛林的前面驻扎了一道长达十多公里的连营,将王文他们彻底的同那片丛林隔绝了。
虽说这是在平地上,可是要想强行攻下敌人的营地,已方的损失也是非常巨大的,不以作战为目的的王文当然不会这么干,看到敌人的大营,王文当机立断,命令部队立即掉头,向着来路快速的返回。
敌人的兵力是王文的四五倍,因此他们完全有可能将王文彻底包围,前些天因为有那些丛林,以及王文的放火行动,使得苏国部他的包围圈一直没能形成,如今在焚烧一空的平地上,很容易就会被对方合围,既然已经无法焚烧眼前的丛林,那么王文就必须找到这块空地的中心地带扎营,将敌人尽可能的吸引到块焚烧出的空地中央,为重甲骑兵的冲击迎来更大的空间。
苏国部队的合围圈果然已经形成,就在王文带领部队步步为营的时候,苏国的部队已经在他们身后和两侧扎下了重重的营地,如今王文领兵后撤,正好就被对方扎好的连营口挡住了。
如果被挡在这里,吸引敌人进入腹地的计划也就落空了,因此王文没有任何犹豫,直接就对全体人员发布了攻击的命令,重装步兵在前面掩护,游骑兵首先选用弩箭覆盖了前方的营地,然后,重装步兵踏着敌人的尸体和满地的弩箭冲进了营地。
这种远程火力掩护加步兵攻击的立体战术在这个时代是非常有效的,箭雨覆盖之下,营地中剩余的敌军已经不到一半,在重装步兵拼力的厮杀下,最终也是死伤严重,虽说营地哲时阻延了王文部队撤退速度,但好在王文的命令下得很及时,追赶的敌军距离还很远,因此,他们在损失了四五百士兵之后,穿越了敌人匆忙间建造的营地,向着这片空地的中心地带快速的行去。
距离重甲骑兵部队到达已经不到四天的时间了,这个时间内不可能让王文清理出更大的空间了,因此将敌人吸引在中央地带才是最正确的,亲自走过这段路程的王文当然能大致的判断出哪里是中心地点,更何况军中还有专门绘制地图的安全部的人员呢?
冲出包围圈的王文故意放慢了撤退的速度,同后方追击的敌人保持着一公里左右的距离,缓缓的撤向他们第一次焚烧的那片丛林地带,按照测绘人员的估算,那个地方应该就是片空地的中心,在游骑兵的威胁下,追击的敌人也不敢过分的逼近,双方的部队就这样若即若离的在这漫天飞扬着灰尘地大地上行进着。
三天后,王文的部队来到了他们预定的地点,然后就在那里开始扎下了简易营地、他们必须在重甲骑兵部队到来之前挡住敌人有可能以动的猛烈攻击。
根据重甲骑兵部队和王文的联系,他们目前已经不能到达了距离王文大约五十公里的地方,按照骑兵的速度,两三个小时就能赶到,不过五万重甲骑兵中的一半要远远的绕过敌人的防线,将敌军撤退的路线完全切断,这个行动还必须非常严密,一旦被敌人发现了,他们将前功尽弃,因此,重甲骑兵所要绕行的道路是非常远地,因此,王文他们必须还要坚持一两天。
扎营后地第二天下午,苏国剩余的二十多万大军已经将王文的六万多士兵完全包围在中间了,层层叠叠的连营将王文的营地严密的包围在中间,而且敌人还在不停的加固着营地,看样子,苏国的将领是不打算在平地上同王文的部队决战了,他们这架势是要把王文他们慢慢地困在这里了,在这样密不透风的包围圈中,王文想要派兵突围求援都是不可能的,除了被饿死,就剩下投降这一条路了。只是,那些苏国的将领们做梦都想不到的是,王文的部队中会有电报这种超时代地东西存在。
喜欢特工:我在唐朝纵横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