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风骤雨一般的铅弹大多射低了、但也在射手们面前掀起了一片片的土花,数千名火器手连绵不断的一轮开火往往能造成一两名临高军士兵们的伤亡。很显然:即便是在这样的对垒战中几千发弹丸才有希望杀伤一人那也是值得的。
压制权在这种情况下很快就异手,或者说:林叶与先锋队前队少尉意识到了这样的消耗战带来的危险性。从望远镜很清楚的就能看到那些火器手每人都携带了很可能多达十来件的火器。那么很可能规模多达数万件的火器就至少会给全队带来一二十人足有的伤亡,这还不算对手向前方增援和补充乃至再填装的发射弹丸。
如果消耗战这样进行下去,很可能的结果是没有击退对手,也没有给那些顺军以重创,队伍就会面临巨大的危机。
在这种情况下,确定了战场格局的情况下林叶最终下达在掷弹筒火力支持下展开反击的决定。
临高军选锋队装备的掷弹筒当然也就大正式十年式放大版本的规格、更低的水平,远远没有八九十掷弹筒的那种效果。射程依据针对冷兵器部队的作战需求最大也就百步左右的距离。
按照日本军队在二战时代的经验,除了少数掷弹筒或有明确参照物情况下的射击,一般士兵凭借感觉的掷弹筒有效首发覆盖距离,也就是精度不超过单发火力覆盖范围的距离为八十米左右。
不过激光测距仪的运用还是大幅度的改善了精度控制能力,让临高军在一百五十米左右的距离上也能把精度范围控制在方圆三四米左右的距离上。有限的误差也主要是追求通用性所带来的机械精度所决定的。
配备给选锋队的压缩黑火药手榴弹没有弹壳和弹片,却有很多内嵌的钢珠。七八百克左右的榴弹配备的黑火药快大概五百克左右的规模,在爆炸的时候瞬间就覆盖了方圆五六米左右的距离。
前后四十名一线士兵面对两个方向上的石碾阵大概发射了二百枚左右的掷弹筒弹就彻底吞没了云集在一线轮流展开火力的数千人,过半的人在猛烈的爆炸中被杀伤,其余的人也短时间内的丧失了战斗力与发宁。
趁着这个机会,临高军先锋队果断的展开了最为猛烈的反扑,几乎控制了石碾并在不到百步左右的距离上针对更纵深处的人员展开了一镇猛烈的射击。机枪班和后勤组的人员在这种情况下也被压上了前边。
就这样,累计交锋时间并不算长的几个回合之内,选锋队前队仅仅以五人负伤的代价就杀伤顺军一万三千多人,让包括李过在内的不少顺军将领都几乎丧失了信心。
随后,选锋队前队继续向位面出口处展开了战斗前进
一鼓作气的进攻失败之后,为了前置那些强敌。李自成也不得不动用督战队催促那些在之前的战斗中信心已经遭遇不少消耗的人们继续以几乎送命的模式展开进攻。
如果不是这支军队在赏罚上投入了巨大的成本,还是多年锻炼乃至过去一年时间内整训出来的精锐,再一次展开的攻势几乎是很难进行的。
这个时候的李自成为了鼓舞士气,也决定在战场前线投入“神器队”负责压制和掩护。
李自成手下的“神器队”训练标准当然不能和临高军相提并论,但为了自身安全在实际运用当中也只能在三百米左右的距离上依托车阵掩蔽开火,力争在敌军的回击前把脑袋缩到掩蔽物之下。
之前一年的时间里顺军对神器队也不是没有研究,还仿造过很多和“神器”差不多模样、但实际上仅仅发射如同鞭炮一样威力弹丸并用火绳做为主要发射原理的“伪神器”主要起到滥竽充数对抗的情况下分散还击压力的作用。
伪神器的制作也很精良。通常一名“神器手”配合附近的五名“伪神器手”作战,准备投入作战的四十名枪手就混杂在百辆盾车所掩护的二百名“伪神器手”当中。除了神器手和伪神器手之外,中间还混杂大量的火器手更进一步的分散真正的神器手遭到还击和打击的风险。
也恰恰是这些神器手的参战,让再次选出来的万余名“死士”有了以过去不敢相像的低队形密度匍匐进攻的勇气。
负责进攻的上万人前后想距至少三十米左右的距离,分成上百个预备排准备投入冲击。每个预备排大概百人左右,分散在一里左右的距离上展开突击。
排与排之间没有严密队形,人们甚至允许自由的移动、跳跃,甚至是侧向冲击跑路。目的仅仅在于消耗临高强敌的弹药资源。
一开始的时候林叶也曾经想到过对手很可能效仿新式军队用分散匍匐前进的方式来进攻。不过却并不觉得这是什么威胁。对手进攻的节奏慢了。那么己方完全就有条件让全队射术最好的两名射手负责开火。以各班做为射手的副班长的水平来说。只要逼近到百步左右甚至更远的距离,就是移动的头靶甚至暴露出来的半头靶。子弹也必然是高命中率的攻击到对手。
林叶并不相信:这种自杀攻击一般的人群,顺朝能组织起几万人来,如果是那样,也就不用那么长的时间才摸到夺取天下的门槛了。
可是当林叶手下的两名精确射手开始对爬行中匍匐前进到百步左右距离上人进行“精确点名”的时候,几百米外成片的火绳枪开火声中却也夹杂着不少熟悉的声音。接连不断的把子弹射到距离两名精确射手附近不过一米范围内的地方,带来了不小的压制和干扰。
接连不断的较量持续了几分钟的时间,虽然因为子弹匮乏的原因,四十名“神器手”不敢放开手脚开火,射术相比对手差距也很大,可是在付出了十余人伤亡的情况下至少命中了一名开火中的临高军精确射手。这也让林叶等人不得不把主要的经历放在了同顺军的神器队展开的对射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