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防止可能的空袭炮击乃至纵火,部队没有当即撤退到距离登陆场大概十几里左右并没有被纵火烧光的树林中去,而是利用对方之前的防线做为临时的掩蔽,准备应对对手可能的炮击和空袭。
在队伍的处境相对安全的情况下各部队的作战统计才有效的展开。
激烈的夜战让各部队在一个夜晚中就付出了近五千人左右的伤亡损失,加上之前在行军的过程中遭受的各种损失。战死和失踪的人数超过三千人左右的规模,在医疗条件并不是很理想的情况下重伤员的比例似乎明显比较少,但也有千人左右,其余四千人也可以被认为标准的减员损失。如果把标准放宽到挂彩且不影响战斗力的人也包括在内,这一路上整个部队遭受的伤亡损失多达万余人左右。大概仅仅比陆战队历史上在长津湖的杀伤战绩略小一些。
当然与伤亡损失相对应的是战果也是巨大的。通常来说,在官兵的组织和觉悟不是高到一定程度的情况下依靠逐级上报总会有一定误差。但是如果有不少规模的俘虏,可以用俘虏口供来进行佐证,那么战绩的误差就会大大减少。
在经过初步俘虏审讯作证之后,这次进攻给对手带来的伤亡损失也有了一个大致的评估。部队逼近陆战队之前,双方的伤亡损失几乎是一边倒的结果。但是越到后来,损失差距也就越小。累计消耗掉的近三十万枚压缩黑火药手榴弹至少给对手带来了三千人左右的伤亡,再加上进攻中的其他杀伤损失和千余人左右的俘虏。至少给对手带来了七千人左右的伤亡损失。
几年来种种针对性的准备,还是在很大程度上掩盖了整个部队相比建国初期新中国军队在实战心理素养、通信与临战组织方面诸多不足,给对手带来了至少两倍于长津湖甚至可能要更为严重的伤亡损失。
在损失比上总的算下来,还是夏地新军遭受的损失更为严重,不过这算不上什么了。之前不少的战斗骨干虽然也有在远征中面临强敌的时候,但是从来没有感觉同真正在技术水准上强于自己的对手交战时的那种时刻很都很可能面临危险的感觉。
换句话说:同弱于自己的敌军交手,就如同成人同大量女童打架,只要不在逐一追逐中被累死或者因为过头的大意被掐住身下二两肉,防守中基本利于不败之地。同与自己匹敌的对手进行火器火力交战,一切似乎都是确定的消耗战。而同技术实力和火力都强于自己的对手交战,整个部队就像狂风巨浪中航行的小船,时刻都有倾覆的危险。如果不是对手在作战指挥中过于保守和死板的习惯,而是如同二战德军那样更具有主动性,战局很可能就是完全不同的另一回事了。
“这次作战你们也都亲自去一线参战了,讲讲感受吧!”张伟的话看似是寻求意见,很大程度似乎更像是明知故问。
“圣主的思路是正确的,面对这样的对手。我们的其他那些黑火药后膛火器如果说单兵较量还有的一打,可是考虑到对手众多的轻重机枪还有各种支持的其他爆炸火力,双方根本就不在一个层次上。而且对手也不再像以前的敌人那样如同靶子一样好对付了。除了在夜间组织通视距离以外的压缩黑火药手榴弹攻势,似乎也根本没有什么好的方法。如果再组织与对手这样性质的交战,我们也只能从强化自己的长处上着手.”
“是啊,虽然经过这几年的强化训练我们的官兵在投掷手榴弹项目上都还算不错。但在强显然也有局限。除了极少数人,大多数也就只能在训练场上实现五十米左右的过关,实战中往往也只能达到四十米左右的距离。还是有很多人在投掷手榴弹的时候因为对手的火力而伤亡。夜间四五十米左右的通视距离似乎也仅仅是个模糊标准而已。如果人人要是能轻松的在夜间把手榴弹投到八十米左右的距离就好了,而且最好在这个距离上也有相当威力,就如同人人都是最顶级的掷弹筒手一样。这样不仅能把手榴弹扔到对手阵地前沿,还能投掷到对手阵地纵深一定距离之内。同时这样的射程也能够与大口径散弹枪很好的结合起来。。。”
“那就只能使用马尾手榴弹了,只不过这样投掷出去的手榴弹引信可就不好办了,射速和精度都会受到影响了。我看不如设计一种利用黑火药发射药投掷手榴弹的器材。能把一公斤左右的压缩黑火药手榴弹投掷到八十米左右的距离就可以。发射装置应该可以做成与压缩黑火药手榴弹一体,这样也可以最大限度的让射速接近手投,就是不知道精度怎样,但哪怕十分之一左右的精度也能够起到有效的震慑作用了吧?”
“马尾手榴弹和黑火药发射装置哪个比较好,我们如果组织几次测试就知道了。而且队伍中应该有在体育运动会上投石索项目上比较突出的人。这种测试应该也用不着专门的工具。除了用于夜战的压缩黑火药手榴弹。也应该改进原来威力过小的掷弹筒。要是能够让这种掷弹筒投掷两公斤到三公斤左右的爆炸弹药就好了。这样就算在二百米左右的精度不理想,应该也能起到很大的震慑压制作用。。。”
这几年来张伟的教导下已拥有不少水平的人很容易就意识到了自己的克敌制胜的关键,还有加强这种手段的关键。
张伟却想到了更远的一些事情,因为他相信:这此决定性的突击之后,队伍的安危实际上已经不成问题。如果对手仅仅只有这一个师的力量,在遭受了这样的打击之后短期内应该不会沿江追上来。就算在队伍回师的过程追上来,队伍利用缴获过来的不少火器应该也有应对的余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