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坦克掩护下的步兵缓步的推进,进攻中的德军整整展开了十天的进攻高潮。在这十天的进攻高潮之中,再次有包括大量攻坚重型炮弹的数百万发的榴炮弹和几万发航空弹药被倾斜到基辅城中,第聂伯河西岸的地区在德军的进攻下已经完全沦陷了。长期的消耗战让城内的苏军累计在作战中伤亡损失多达五十万人次,不少重新恢复过来的轻伤员重新投入作战、不少基辅市民和青年加入军队做为补充力量,可残余的不到二十万苏军似乎仍然失去了整个战争的控制权,不少人的意志在高潮之后也开始出现了崩溃的迹象。很多曾经来自乌克兰乡村的人甚至出现了成班成排的投降现象。
此时的扎伊采夫在持续将近半年的战争中已经连续负伤过两次,因为过度频繁的同战友们承担精确射手和支持前线的任务而不可能再像过去或历史上那样仅仅从狙击本身来考虑问题。当然,所取得的战绩在莫斯科送来的狙击弹消耗光的情况下也达到了惊人的一千六百五十二人。有的时候为了更快的消灭敌人不得不像一个普通精确射手一样用精度差些但射速更快的半自动步枪进行战斗,甚至用冲锋枪和迫击炮火力对付一切可能的对手。
游击共和国的官兵还有苏联情报部门花费巨大代价送来的狙击弹也让柳德米拉受益匪浅。战役似乎进行到尾声的时候、同样已经在战役中负伤过两次的她取得的战绩也最终达到一千九百零二人。这当然不是因为她的巷战狙击经验强过瓦西里,而是二十五师的将领们为了尽可能的保证她的安全不让他如瓦西里一样去执行一些太过危险的前线支持任务或者说死守任务。同时,做为“陪衬掩护”的其他狙击小组更多也更精锐、更勇于的吸引德军的火力,哪怕不惜牺牲自身。无数战友的牺牲也让柳德米拉那有些坚强的神经有些动摇了。
“现在可以郑重的将一个坏消息告诉你。。。我们的援兵很有可能不会再来了,基辅这座城市很有可能终究要陷落了。而你绝对不能落在敌人的手中,你明白我的意思么?”
“我明白,只是我不希望敌人找到我自杀的身体,我宁愿在前线战死。送我去前线吧,相信我!我一定不会落在敌人的手里的。”柳德米拉坚定的说道。
师长在沉思了许久之后同理了柳德米拉的决定,但也要求再去前线不能以一个狙击手的身份,只能以一名冲锋枪手或反坦克手的身份在新组建的部队里参加战斗,在那支部队里,将没有人认识她,姓名也必须更换。
这个要求在军事上和战术上当然是有些极为不利的,可也反应了此时的战局已经到了多么绝望的地步。
柳德米拉犹豫了很久,最终还是同意了师长的这个决定。就在留柳德米拉在新组建的女子反坦克排服役后不久,二十五师的师部方向上发生了巨大的爆炸。那爆炸的动静似乎是一枚未爆的航空炸弹,但聪慧的柳德米拉却猜测的到:这是师长为了保护自己的安全所做的最后一次针对不少人的自杀了断了。
战争初期的训令之后,绝境情况下苏军的被俘率虽然还没有降低到同太平洋战场日军等同的地步,但仍然有很都人如同日军一样宁愿自杀或发起决死冲锋也不愿意让家人因此受到牵连,可也有许多乌克兰人决然不同。很多人都在德军的广播之后开始了投降,整个苏军也以为一次进攻中的崩溃而被压缩到了范围不过几平方公里左右的区域内。
即便柳德米拉不是做为一个狙击手,做为一个普通战士也依靠惊人的战场心理素养和时刻保持清醒头脑的能力远强于一般士兵,带领整个反坦克排接连摧毁了十五辆德军坦克并杀伤了上百人的结果是招来了卡尔炮群和战斗爆破工兵地摊式的轰击,整个战斗排及其周围方圆一公里左右的区域都被埋葬在了一片烟尘之中。
瓦西里扎伊采夫则在战友几乎全部牺牲后德军第三轮针对性的面积覆盖轰炸中同样被淹没在了烟尘与火光之中。
整个基辅城内的枪声依然此起彼伏的响起,还有众多的苏军依然在废墟和地道甚至尸体间顽强的抵抗着,但这确不能改变一个事实:在经过战争爆发后长达六个月作战后,基辅守军在杀伤了三十多万德军和消耗了德军几十万吨各种弹药之后终于耗尽了能量,不可避免的沦陷了。哪怕基辅城比同样沿河的斯大林格勒人口和市区面积更多也无济于事。
相比历史上动员更充分的德军当然也没有之前两次莫斯科外围战和基辅与明斯克的抵抗耗尽能量。一九四一年十月革命节前夕,就重新在南线发动了强大的攻势。这一次德军的目标很明确:那就是苏联整个战线“柔软的腹部”获得决定性突破,从而瓦解整个防线。兵力加强到七十个师的南方集团军群没有分兵去高加索。巴库油田当然也是目标之一,但在此时的德军高层看来:只要能够在整个苏军防线南线侧翼取得决定性突破,那么夺取巴库油田也将是不言而喻的了。
至于斯大林格勒,这个只有几十万人口左右的中等城市似乎根本无法容纳太多的兵力,也根本形不成基辅那样的“后方肿瘤作用”因此没有投入大量兵力用于城区的攻防战。但在伏尔加河两岸不断赶来的苏军预备队却依然同进攻的德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并没有因为“合兵一处”就显得多么顺利。尤其是张伟比历史上更多的动用了远东部队兵力的情况下。在张伟看来:只要自己不将远东兵力减少到七十万人以下,或者放出一些远东苏军剩余实力的真实情况,关东军根本不敢在外东北独走,而在美国对日制裁和租借法案形成这么明显的站队态度下,也根本不敢以外东北对苏联展开什么行动同时树敌。这是日本高层战略层的局限和日本地理战略上的局限所导致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