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阁 > 女生耽美 > 桂系少帅 > 第三十一章国际形势

第三十一章国际形势(1 / 1)

第三十一章国际形势

相对于中国的环境来,欧洲的国际环境几乎没有消停过,自从古罗马帝国被土耳其消灭之后,欧洲的各个王国逐渐兴起,不过随之而来的查理曼大帝又一次统一了这个国家,可是这个帝国没有存在多长时间,欧洲就在此陷入了战luàn。

从15世纪开始,在南欧和西欧的一些国家中,特别是西班牙、葡萄牙、和英国,资本主义开始萌芽,通过地理大发现和对海外的冒险,足迹遍及了非洲、美洲和亚洲,荷兰也在随后的贸易中雄霸一时。由于西班牙、葡萄牙对资本的原始积累过盛,也由于缺乏进一步发展,反而使英国先一步获得了更好的机会得到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在伊丽莎白时期,英国战胜了西班牙的海军。同一时期欧洲开始发生文化的大量精进,被称为文艺复兴,这也引发了宗教革命,许多国家脱离天主教教会的管辖而改奉新教,政教合一的各国常因教派不同而引发政争,甚至有许多的宗教战争。在西欧的政教纷扰之际,东方信奉东正教的俄罗斯则在彼得大帝及随後的几位沙皇领导下逐渐强盛。

在荷兰的老牌海军大国从与英、法争夺海上贸易与霸权败下阵来以后,18世纪就开始了英、法两国的争夺。两国经过一系列争夺与战争,特别是1756—1763年间的“七年战争”,法国在北美与印度的殖民地与特权大都让位于英国。英国此时正开始工业革命,在强大经济力量的支持下,垄断了海上贸易,成为霸主。法国虽然在与英国争夺海上霸权中失利,但是仍然是一个强大的国家。在1789年的大革命后,拿破仑当了皇帝,曾依靠军事力量征服欧洲大陆许多地方,最后失败于对俄国的远征。虽然拿破仑失败了,但是他的那种思想开始留存下来,而英国也开始想法设法的保持自己的独立地位,甚至挑起欧洲各国的战争,从而保证自己的强势地位,这也就开始了英国世界霸权的时代。

由于英国工业革命向欧洲大陆扩散,使欧洲大陆国家的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加上民族主义兴起、德国的统一和意大利的统一、各国实行的改革,在欧洲出现了几个强国。除岛国英国、大西洋沿岸的法国外,向东有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和俄国。这六个国家不仅在世界各地争夺殖民地,而且也在欧洲展开竞争,政治格局不断变化。在这个变幻莫测的形势之下,英国利用各种手段,让欧洲大陆始终处于英国的影响之下。

在法国的东面原是个松散的德意志帝国。在1648年签订的威斯特发里亚和约使德意志帝国形成为300多个互不相关的公国、侯国、伯国、主教领地国、自由城市国家和骑士领地。其中,南部的奥地利除以维也纳为中心的领地外,还包括匈牙利、捷克、南斯拉夫的克罗地亚、bō兰的加里西亚、罗马尼亚的特兰西瓦尼亚、意大利的蒂罗尔,在1867年,成为奥匈帝国。北部的普鲁士从18世纪开始实行工业化,并不断扩大其领土逐步强大起来。普鲁士帝国在俾斯麦担任首相时,于1866年、1870年分别在战争中战胜了奥地利和法国,排除了内、外阻力,统一了德意志,成为德意志帝国。原来分裂为八个邦的意大利,也从19世纪中期开始以撒丁王国为核心逐步扩大。于1870年普法战争时,法军撤出罗马,意大利军队进入罗马,完成统一大业,成为意大利王国。

德、意的统一使欧洲政治地理格局发生了变化。原来在法国的东面是分裂的德意志各邦,东南部是分裂的意大利,这使法国感到安全。现不仅德、意各自统一,而且自认是西欧霸主的法国却败于新出现的普鲁士不得不大为震惊,难以吞下这个苦果。东面的俄国,对原来西边领土不大的普鲁士并不感到是个威胁,在与普、奥相互关系中,认为自己具有优势。而今,普鲁士不仅能打败奥地利和法国,而且统一了德意志,成为一个超过法、奥的大国不能不使它感觉受到严重威胁。位于中欧的奥地利原先在北面可以左右分裂的德意志,南面又可对意大利北部施加影响,东、西两面则可以协调法、俄,有很大回旋余地。现在则夹在德、意之间,深感不安。

战败了法国而又实现统一的德国清楚地认识到,介于法、俄之间必须与一方建立紧密联系,否则就会两面树敌,自己就会在两面作战中失败。德国要加强自己的力量必须与其民族、语言、文化相同的奥地利建立联盟为基础,才能在中欧站稳脚跟,应付各种局面,特别是防止法国的报复。为此,德国与俄、奥于1873年建立了“三皇联盟”。

奥地利与德国不同,它与匈牙利组成奥匈帝国包括着诸多民族,它深深地陷入巴尔干半岛的矛盾中。它的侵略与扩张是向着巴尔干半岛。俄国也趁奥斯曼帝国衰落之时,向巴尔干半岛扩张。因为那里受奥斯曼帝国统治的斯拉夫人要争取独立和解放,俄罗斯则可以借支援斯拉夫人之名,扩大自己势力范围并进入地中海。俄、奥的矛盾使德国居间很难调和,于是“三皇同盟”很快解体。

俄国因在巴尔干半岛的扩张与奥发生冲突,感到德国偏袒奥国而于1878年退出“三皇同盟”。这样“三皇同盟”就只留下德、奥两国保持同盟。这时,新统一起来的意大利,在地中海南岸掠夺殖民地中与法国发生尖锐冲突。原来,意大利以为距离其最近的突尼斯会落人到自己手里,未想到被法国抢去,这使急yù在地中海建立势力范围的意大利感到自己不是法国对手,如果没有与之结盟的国家支持,就无法在地中海与法国抗衡。这样,意大利就不能不找到德国,因为只有德国才能在欧洲大陆与北非殖民地的争夺中制衡法国,有利于自己。不过意大利与奥地利在边界领土上与巴尔干半岛的西部也有利益上的矛盾。为了取得德国的支持,意大利不得不与奥地利在一些问题上妥协,而于1882年加入德、奥的盟约,形成“三国同盟”。

“三国同盟”的形成,法国感到对付东面一个德国已感吃力,又加上的一个意大利,对自己安全感到威胁很大。当时的英国对大陆推行“均势政策”,不愿参与结盟,而且在非洲的东部与亚洲的中南半岛与法国还存在深刻的矛盾。所以,法国不得不将目光转向欧洲东部的俄罗斯。俄国在“三皇同盟”结束后,在欧洲的扩张到处受阻,缺乏盟国支持,亦急需寻求同盟。法、俄由于双方共同利害关系,于1891年订立“政治协定”,1894年签订“军事协定”,规定在“三国同盟”有关国家向法、俄进攻时,法、俄就应出兵共同打击入侵之敌。

英国作为一个海上岛国,始终是以维持超级海军大国地位来制约欧洲国家的。对欧洲陆地国家,既不能容忍其海军力量发展到可以向英国挑战的地步,又不容忍欧陆出现一个霸主。其采取的主要办法就是设法使欧洲陆地国家间保持平衡和均势,并不与其他大国建立军事同盟,以保持自己有较大的自由与回旋余地。它往往采取支持、资助较弱的一方向较强的一方挑战,以分散、削弱、牵制和打击较强一方,使其无力量与可能同英国竞争,特别是同其在海上争雄。

从19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初,英国与法、俄在亚、非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方面矛盾较多,而“三国同盟”的德、奥、意在与法、俄所产生的矛盾与冲突很多是与英国利益相一致的。所以,英国当时立场明显地偏向三国同盟。

但是,英国与三国同盟中的基础是英、德关系。英、德关系除受彼此与法、俄关系影响外,还受英、德两国本身的关系所制约。德国战败法国后得到一大笔赔款,又拿到了资源丰富的阿尔萨斯和洛林两地区,工业发展迅速,例如,在国民生产总值上,1870年德国为英国的84.7%,而到1890年则为89.8%。在钢铁生产上,英国钢产量在1890年是8×106t,是德国的48%。正是德国在工业生产上的发展赶上与超过英国,使德国在争夺殖民地、海外投资、发展海军方面与英国发生尖锐矛盾。

在争夺殖民地与势力范围方面,除了在西南非、东非、中国山东等地区德国与英国发生冲突外,更重要是在巴尔干与西亚地区。从19世纪末,德国积极开展修筑一条从柏林经君士坦丁堡到伊拉克的巴格达的铁路的活动。这条铁路穿过巴尔干半岛、亚细亚到达bō斯湾,不仅德国可以获得经济利益,更重要的是德国开辟了一条到达亚洲bō斯湾的快速通道。出了bō斯湾就进入印度洋和太平洋,这对英国在印度与远东的利益带来巨大威胁,英国当然是无法忍受的。

在海军方面,德国意识到,没有强大的海军不仅无法与英国争夺海外殖民地,也无法保卫自己海岸的安全。当德国的工业基础赶上英国时,德国就于第一个和第二个海军发展方案。在发展方案序言中明确宣布,德国必须保持足够的海军力量,以至在和最强大的海军国家作战时,能够威胁那个国家的优势。按照这个方案英国和德国两国在1900、1910年战舰吨位比例分别如下:1∶0.26、1∶0.44的结果,德国海军发展速度加快,从第五位上升到第二位,仅次于英国。

英国感到德国的经济不仅会赶上自己,而且会超过自己。以这样的经济基础与力量,德终将成为欧洲的第一强国,同时也将是英国海上霸主的最大竞争者。面对这种前景与形势不得不将其原来的依均势和平衡所确定的方向拨向另一个方向。

但是期间的日俄战争也给英俄带来了很大的矛盾,这期间给德俄的关系造成了缓和,英国历来把俄国看作同它争夺中国的对手。它企图假手日本阻止俄国南下同它争夺我国长江流域。因此,英日互相勾结,于1902年1月30日在伦敦签订英日同盟,矛头针对俄国。美国自1899年提出“门户开放”政策以来,几度想chā足我国东北,都被俄国拒之门外。为了打破俄国对我东北的垄断地位,美国政fǔ站在日本和英国一边。英美两国对于日本给予了大量的经济援助,为日本的扩军备战输血打气。

法国仍然忠于俄法同盟。1902年3月12日,俄法两国在彼得堡发表宣旨,声称两国对于将来远东或中国发生变化时,为保护两国之利益,保留其自由行动的余地。这是把法俄军事同盟推广到远东,矛头直指英日同盟。但是,法国并不希望俄国把主要军事力量投入远东,以免削弱俄法同盟在欧洲对付德国的实力,因此对俄国远东政策的支持有一定程度的保留。德国继续执行其推动俄国东进的政策。它希望由于俄国占领东北而和日本甚至英国的矛盾jī化,迫使俄国调开西部边境的俄军,间接削弱俄法同盟对德国的压力。因此,德国对俄国1901~1904年间的远东政策,基本上表示支持。

虽然日俄战争使得德国和俄国的关系有些缓和,但是俄奥之间的矛盾并没有得到缓和,同时法德两个世仇之间的矛盾越来越jī烈。

1904年,德皇威廉二世向尼古拉二世提议建立反英同盟,并把法国拉进来。尼古拉复电威廉,表示同意,但认为必须先得到法国的赞同。但是由于德国和法国之间的矛盾巨大,所以德法的联盟几乎是不可能,虽然威廉二世的表兄弟尼古拉二世也有心同德国建立联盟,但是在国内群臣的压力之下,尼古拉二世只能够放弃自己的想法,转而和法国进行联盟。不过同时“三国联盟”的实力也越来越强大,这让法俄两国感到了压力。

在面对“三国同盟”的强大压力下,法、俄也分别调整其与英国的关系,采取妥协。于是英法、英俄分别签署协约,结成了与“三国同盟”相对立的“三国协约”。欧洲的六个强国恰好形成三对三的阵势。一个是位于中欧,南北相联;另一个是东西并列,形成夹击之势。

1908年,奥斯曼帝国发生革命,俄、奥又商定,俄同意奥匈正式吞并bō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奥匈则支持黑海对俄开放。结果,奥匈达到了目的,俄国的要求则受多国阻止未能实现,就支持塞尔维亚反对奥匈合并bō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结果奥匈在德国支持下,态度强硬,俄只好退让。在这次较量中,俄国感到奥匈有德国支持,自己无英、法的支持在巴尔干难以立足,意大利对奥匈在巴尔干的进展开始不满,为阻止奥匈而与俄秘密接触,并对“三国同盟”产生离心倾向。

1878年,俄、土战争,保加利亚参加俄方,后在保加利亚北部成立保加利亚公国。1885年与南部保加利亚合并,并于1908年脱离奥斯曼独立。巴尔干的各国虽独立,但是仍有一部分本民族的居民在奥斯曼的统治下,所以保、塞等国对领土的愿望仍未满足,因而矛盾重重。在俄国积极支持下、保、塞、门、希四国遂组成同盟,企图肢解奥斯曼帝国在巴尔干的领土。“四国同盟”也得到英、法的支持。

1911年5月21日,摩洛哥发生反苏丹的部落起义,法国就借机派兵攻占其首都非斯。德国则要求法国割让部分给非洲作为补偿,并于该年的7月1日,以保护本国商人为借口,出动炮舰“豹”号驶至摩洛哥的港口阿加迪尔,战争一触即发,这次行动被史家称为“豹的跳跃”。英国因惧怕德国挑战其海上的霸权,因此支持法国,态度强硬。德国只好被迫退让,与法国在该年11月4日达成协议,以一部分给刚果为代价,德国承认摩洛哥为法国保护国。1912年3月,法、德两国签订《非斯条约》,法国正式成为摩洛哥的保护国。不过这让德英矛盾更加的尖锐。

1912年10月,四国先后向奥斯曼宣战,塞尔维亚人进入瓦尔达尔河上游、新帕扎尔州和阿尔巴尼亚北部,到达亚得利亚海岸,希腊占了萨洛尼卡,保加利亚bī近伊斯坦布尔外围,阿尔巴尼亚趁机宣布独立与中立。英、德出面调解,奥、意积极支持阿尔巴尼亚独立,以此阻止塞尔维亚的扩张及进入亚得利亚海。保加利加和希腊瓜分爱琴海北岸地区。为争夺阿尔巴尼亚,奥、塞互不相让。奥准备入侵塞,未获德支持。塞失去亚得里亚出海口,要求保让出马其顿南部领土以作补偿,但遭拒绝,遂种下保、塞不和种子。关于奥斯曼保留在欧洲的领土问题,德国给予了支持。

在第一次巴尔干战争中,俄国所支持的“四国同盟”各自扩大了领土。但是,塞尔维亚人建立大塞尔维亚及获得出海口的愿望未能实现,加深了与奥地利的矛盾。另外,塞与保由于分割领土的意见不一而产生对立,使“四国同盟”失去继续存在的基础。奥斯曼在其领土被瓜分之际德国支持了奥斯曼,这增强其以后对德的倾向。俄国和奥在巴尔干的矛盾进一步加深。

陆裕光虽然在中国的影响力很大,可以已经能够影响到这个国家的走向了,但是在世界上他却只像是一颗石子掉到水里,只溅出了一些水huā,并没有什么影响,国际形势还是日益紧张起来。

其实陆裕光更加的希望能够让第一次世界大战能够向后推迟一些,因为这样可以让中国延长一些发展时间,按照陆裕光的计算,他必须要在一战期间特别是一战后期将这个国家给统一掉,因为这个时候列强对中国的控制力最弱,只要在军事上能够将日本给击败,那么中国就能够在这个时间夹缝里面真正的站起来。

最新小说: 收继婚 高中毕业就出道 大小姐驾到 单机版后宫 火影之英雄魔龙 时空秩序管理局 总裁的秘密 侍君如伴虎 疯子的娱乐 叶星语封薄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