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文魁 > 一千两百三十六章 衣钵

一千两百三十六章 衣钵(1 / 4)

京中关于这荀子复祀之争论,可谓愈演愈烈。  但是官场上对此还算宽容,毕竟是意识形态之争,没有涉及到政治上的具体操作,所以在自己利益没有受损下,哪个官员愿意得罪林延潮。  但对于言官而言,无所谓利益受损不受损,他们要的是名声。可是这一次以往最爱喷人的科道言官集体失声。不过言官不说话,不等于没有人站出来说话。  民间对于这样的议论最感兴趣。  京师之中闻道书院,明理书院等十几位老儒生一并到登闻鼓院上书,言荀子之学非圣人之学,荀子之道非圣人之道,认为荀子不应该列入孔庙陪祀之中。  过了几日,京中二三十名青年读书人,也是到登闻鼓院上书支持荀子复祀之事。  他们言圣人之道由春秋时八道,最后流传仅作二支。  一支以子思,孟子为道统,重于孔子的内圣之道。  一支以子夏,荀子为道统,侧重孔子的外王之学。  两支都是儒门一脉,专一则偏废,并立则可互补。  此文一上,有人赞同,则有人反对。  为此翰林院的新民报刊发了翰林冯琦的文章。  冯琦乃当时文坛一杰,他的诗词文章被赞誉为无三杨台阁之习,亦无七子模拟之弊,与于慎行齐名有山左三大家之称。  他撰文支持林延潮顿时引来的无数人的注目。  登了冯琦的文章后,身为新民报的主编方从哲,叶向高又请了名儒许孚远于报上发表不同之见。  许孚远号敬庵,是湛若水的再传弟子,也是后来大儒刘宗周的老师,学兼理学心学之长,功底相当扎实,由他来撰文反对冯琦之论。  这新民报的一贯主张,就是立场没有偏颇,其用意就是两刃相割,利钝乃知;二论相订,是非乃见。  因为冯琦与许孚远的辩论,引起理学与事功学的辩论。心学也不甘寂寞,也参与了进来。  心学的代表是太仓管志道,他平日也是好与人辩难,并四处讲学,名望不亚于许孚远。  他有一句名言,必有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不为之力,而后可以立身。  管志道学贯三教,当下以‘心之体无善无恶’与理学的‘道性善’辩难。  管志道之意,就是理学心学虽都出自于孟子之道统,但也有不同,一为道性善,一为无善无恶。  无善无恶之语,不仅是王阳明说的,更出自于周敦颐‘太极本无极’之说。  管志道出面代表心学反对理学的‘性为善宗’之语,无意间却成为了事功学的友军。  人性到底是善,恶,还是无善无恶,大家各执一词,凭什么要天下读书人都接受性本善的观点。  那么因性本恶之言而让荀子罢祀也就名正言顺了。  眼见从复祀荀子,一直到性本善,性本恶的

最新小说: 三国之扬帆起航 寒门豪绅 晚明之我若为皇 我,汉高祖,竟然穿越宋高宗? 我不想当驸马 战王,王妃又要休夫了 王爷总在设计如何宠我 请君归 父亲的江 凤落徽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