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不知道蒋方震已经沿江而上,他正火冒三丈。
武昌都督府小会议室内,茶几四方都已经坐满,弥漫的茶香却挡不住格外阴冷的天气。黎元洪愁着脸不断向杨秋使眼色,汤化龙根本就不敢去看对面那位衣冠楚楚的英国驻汉口总领事的脸。戴天仇坐在后排,用笔刷刷的记录不停,还不时望望对面据说来自英国著名《泰晤士报》的同行,对于第一次参加这种外事谈判的他来说,这是个很好的学习机会。
葛福就这样冷冷的看着杨秋,他是典型的盎格鲁人后裔,永远都板着脸,即使坐着也微微扬起下巴。和温文尔雅的朱尔典不同,他来汉口还不到三年,但作为目前这个世界上最强大国家的外交官,他自认根本不需要做什么中国通,他相信自己这样静静看着,也足以让这个年轻人感觉到压力。
从10月11日的那次誓师开始,他就注意到了这个年轻人。看着他从最卑微的辎重兵开始横扫汉口,聆听他的每次讲话,追逐着他的身影直至登上了三省武装总司令高位,然后......甚至亲自指挥了一场堪称史诗般的胜利,打败了北洋一个精锐师!那个时候,英国在远东的外交家们开始担心,他们不是担心这个神秘崛起的年轻人有能力威胁英国,而是担心躲藏在他背后的东西。就连白厅都开始担忧至关重要的扬子江中上游会从手里滑落,所以格雷首相发来了英国将给予袁世凯“外交上的全部支持”的电报,明确无误告诉在远东的英国外交官们,大英帝国不希望看到一个可能会损坏远东利益的新政府的出现。
然而问题还是出现了!
强硬要在武昌举行南北议和会议的通电。汉川铁路的重启,源源不断德式装备的出现让英国担忧,如果不能尽快迫使双方坐下来,如果这个国家继续动荡,远东利益肯定会受到严重挑战,甚至到了刻不容缓必须解决的地步!所以在进行了几次试探性接触后,他第一次主动来到了武昌。坐下来,然后等待一个答复。
翻译官还在用标准的京腔重复着他的话:“为了保护侨民和各国在华利益。必须立刻解除对包括汉冶萍在内的军管令!必须将三省包括厘金、税银、海关平库、四川盐税存入汇丰银行接受监督,我国有权按比例扣去贵国需要缴纳的赔款。所有贷款也必须接受汇丰银行的监管!必须继续给予大英帝国商品自由通行的权利,必须无条件确保我们的利益不受损坏,还必须立刻将汉川铁路交予我方监督建造,在英国政府没有做出决定前。禁止将这条铁路出售给英国之外的国家!”
必须,必须还是必须!原来这个时代的英国比二战后期的美帝还傲慢,真不知道他们哪来的底气?就靠区区一支无法上岸的远东舰队?难道英国愿意进行一场比布尔战争规模更加庞大的战争吗?难道他们不知道,如果中英爆发战争,得利的肯定是日本和德国吗?杨秋洒然微笑,看似强硬地表态中拖上汉冶萍就说明葛福的底气也不足!所以立刻扭头看向了王正廷。
虽然外交部长胡瑛也在旁坐着,可他却更喜欢年轻的王正廷,即使他自己英语听写能力都不错。但还是请他代为翻译道:“儒唐,转告葛福公使阁下。汉冶萍是我国不可夺走的国家财产,我们已经保持了十二万分的克制没有强制没收。现在的军管只是在盛宣怀前来办理产权交接手续前的保护行为。我们会尽最大可能确保英国政府继续享有自由通行权,确保各国在华利益不受侵害,但我们不会支付清政府留下的任何赔款!此外,重启汉川铁路建造,完全是我国爱国商人的自发行为,不存在将铁路交给第二国的可能。”
王正廷翻译完后。葛福那副木板脸终于微微变了,说道:“汉冶萍对于我国的盟友日本有极大的利益纠葛,必须立刻停止军管,这也是体现保护各国利益的表现之一。请恕我直言,在当前的情况下,维持清政府,实施真正的君主立宪制度是最适合贵国的办法。持续支付赔款也是体现我们双方和平共处的基础!英国也支持贵国商人自建铁路,但营运权必须出售给英国政府,当然我们可以提供铁路技术和贷款帮助。”,
“赔款?我们不会支付!这是我们的底线,如果继续支付赔款,我们无法向支持我们的国民交代!我们已经决定建立自己的银行。三省的所有收入也将由军政府统一管辖。”杨秋冷着脸,不等葛福生气继续说道:“当然,为了保护我们双方的利益,我建议取消腐朽的赔款支付方式,以贸易补偿来解决我们之间的纠纷。”
贸易补偿?葛福很有种上去抽这家伙几耳光的冲动!他怎么想的出来?如此巨大的赔偿数字,用茶叶、桐油这些东西补偿需要那天才能结束?何况日不落帝国需要的掠夺,而不是什么贸易!立刻说道:“司令官阁下,我需要提醒您!大英帝国绝不会坐视任何损坏帝国利益的行为,如果您继续这样坚持,那么我将非常遗憾的告诉您,这将很可能导致一场灾难!”
杨秋怒火猛冲脑际!他算是彻底明白了为何历史学家们会发明半殖民地这个词,要是真自己妥协答应,除了能管些人外什么狗屁权利都没有了!难怪当年慈禧老佛爷都会发火同时向数国宣战了,这些东西换谁都要火帽三丈!但他到底不是身边黎元洪这些不明世界局势已经吓得面色如土之辈,对于国际形势的把握他比葛福、甚至比英国白厅还要准确,所以不仅没发火,反而强压怒火让头脑冷静下来,考虑重重后果。
现在能确定的是。英国根本不可能接受一场泥潭式的战争,所以他们最多就是用大炮轰击三镇,但这样做也不是没有后遗症,保路运动的余火还未消散,国民内心深处仇洋的怒火还未消除,一旦英国做出过激举动,那么必将导致巨大地外交和政治压力。从布尔战争结束,英国国内就已经开始重提脱离政策。试图让英国远离大陆。
当然,也不能就此掉以轻心!毕竟英国还没有失去王冠,虽然德国已经被自己勾引,可说到底德国依然不是一个可信的国家,关键时刻狠狠扑上来咬两口的事情也并非不可能。最重要是英国在远东还有日本这条恶狗。如果再拉上法国,依然会造成不小的伤害!现在的问题是,葛福这番说辞到底是代表英国政府,还是帮衬袁世凯压迫自己?
如果这次退缩了,那么德国肯定也会视自己为不可靠的支持者,所以决不能妥协,无论是为了这个国家还是自己!
黎元洪和汤化龙从未经历过这种场面,所以也不知道该如何说话。胡瑛这位外交部长根本就是个可有可无的米虫!王正廷倒是想说话,可鼓了鼓腮帮子见到杨秋还在思考强忍了下来,只用眼睛瞪着葛福表达不满。至于戴天仇早已咬紧牙关,对于一个第一次参加外事会议就遭遇列强类似通牒式的谈判方式,他体会到了什么叫屈辱。
只有葛福继续稳坐钓鱼台,不时和《泰晤士报》记者轻声交谈几句,大概想拉拉关系让记者多写一些他在谈判中是如何为日不落帝国尽心尽职的高大形象。
忽然!
杨秋在众目睽睽下站了起来,走了两步后问道:“公使阁下。如果我答应这些条件,那么贵国能否说服袁世凯将南北和谈地点放在汉口?”谁也没想到他竟然一开口就有妥协的迹象,这让戴天仇和王正廷目光都变了。旁边的黎元洪三人倒不知为何松了口气。
葛福还以为杨秋被大英帝国吓到了,眼角露出了一丝轻蔑,用带着苏格兰口音的英语摇着头说道:“司令官阁下,事实上英国认为在上海,在各国公使监督下的南北谈判才更加有效。所以我可以准确的告诉您,袁世凯先生的谈判代表已经于昨天抵达了上海,他们不会再来汉口了。”
“那我就知道了。”试探出了底牌后就好办了,杨秋走到了窗口目光深邃:“公使阁下,您刚才提出的那些要求......除了确保各国在三省的利益不受侵害外。其余我都不会答应您!”,
所有人再次惊呆了,就连那位《泰晤士报》记者都停下了笔,呆呆看着这位体型修长,年轻得一塌糊涂的中国将军,竖起耳朵听他继续说道:“我不会同意这些丧权辱国的条件!而且我相信,只要有一丁点良心的中国人都不会答应这些条件!至于您的要求也不应该来这里说,应该等到中央政府确定下来后联系我国政府。”
葛福的木板脸终于变色了,阴沉着用警告的口吻说道:“杨司令,这就是你的最终答复吗?难道你不考虑一下后果吗?”他说完后,又扫了一眼黎元洪:“尊敬的都督阁下,司令官刚才的话是不是代表了三省政府呢?”
黎元洪脸色大变,还没等他说话却被杨秋打断,直呼其名说道:“葛福先生,您不用挑拨我与黎督之间的亲密关系。我刚才说了,作为地方政府,我们会服从未来中央政府的决定。至于现在,我绝不会答应这些要求!而且......。”他猛然提高了声音:“我相信,我国未来的中央政府也绝不会在这种条约上签字。因为......那是耻辱!”
葛福已经完全黑了脸,鼻腔里满是轻蔑和不屑的冷哼,也站起来接过助手递来的大衣穿好道:“司令官阁下,我对今天的会谈......非常失望!相信英国政府也会非常遗憾。请您记住今天说过的话,一切后果,将由司令官您自己承担。”
“我会记住的。”杨秋很礼貌地点点头,用英语直接说道:“但我也希望阁下记住一句中国人爱说的话。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泰晤士报记者应该是刚来远东,还能难理解这句话的意思,起身问道:“尊敬的司令官阁下,我可以将您的这句话视为对大英帝国的挑衅吗?”
杨秋哈哈一笑:“记者阁下,您应该知道法拉第先生吧?”
“当然,他是我国最出色的科学家。”泰晤士报记者猛然扬起了头,骄傲和自豪写满了脸颊。
“我记得他说过这样一句话。年青的一代,必须像蜡烛为人照明那样,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忠诚而踏实地贡献自己的力量。”杨秋昂起头,目光从身后的戴天仇和王正廷这些激动地年轻人脸上扫过,停留在了外面更加年轻的士兵脸上:“请公使阁下代我转告格雷首相,如果注定要用我们这代人的牺牲才能换来这个伟大国家的涅盘重生,才能让自由和荣耀光照中华,那么......我,我们!绝不会退缩!”
“绝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