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出兵冀州
郭嘉制的酒终于成功了。但是却稍稍晚了一步,未能赶上田兰的婚礼。
其实田润并不会酿酒。对于酿酒技术,完全可以说是一窍不通。田润教给郭嘉的,就是蒸馏之法。蒸馏浓缩了,酒的度数就高了。
在后世,到处都有蒸馏机出售。大型的小型的都有,还有家庭作坊式的。可惜田润也没有关心过。因此,田润给郭嘉说的蒸馏的方法,就与这些实际的蒸馏机有着极大的出入。田润纯粹就是从蒸馏两个字的字面上瞎琢磨,借鉴了老式电冰箱散热的原理,想出来的办法。
这个办法必须要有管道。就因为管道制造不易,这才拖至现在。管道分为硬管与软管两个部分。软管用于锅盖与硬管、硬管与硬管之间的连接,由多次浸油又晒干的丝绸制成。硬管分为导引和冷却两个部分。导引,是为了导引蒸汽的方向,冷却则是为了使管内的蒸汽凝结。冷却这个部分,是整个蒸馏方法的中心部分。在这一部分,管道就像老式电冰箱后面的管道那样盘旋。并有流水,不断地冲刷和冷却管道的外壁。蒸汽由上面进入,下面排出。重新凝结的****自最下方排除。
这样的方法,只能以酒制酒,只能提高酒的浓度而不能改善酒的口味。但尽管如此。在这个时代,也绝对称得上仙酿二字了。在全部东西都制作完毕的那天,不仅张飞赶到了现场,守着想喝第一锅酒,就算是不喝酒的高顺也去了。幸好,第一锅酒制出的烈酒不多。在众人的分摊之下,都没有喝醉。
田兰是奉了命令去的。而且,田兰不仅仅是试酿的时候要去,整个过程都要去。无论田兰喝不喝,田兰都必须了解蒸馏的整个过程。因为烈酒的出售权,就是田润给田兰的嫁妆。今后田兰得自己蒸馏,然后卖酒挣钱。
……
所有的备战工作,除神臂弓之外,均已到位。因为裁军,军队的士兵进行了重新组合。又因为将帅变动,得有个磨合的过程。于是,这一段时间,各军都在操练。
蔡琰的军队是要南下的,因而其士兵的聚集地就在河东。蔡琰自己担心蔡邕反对,早早地就到了河东。军中将领,就陈康级别最高。蔡琰不通军事,吩咐全权由陈康打理。但蔡琰也并没有睡大觉,而是振奋了精神,整天都在操场旁观士兵的训练。这么一位绝世美人在旁边看着,什么也不说,士兵们无形之中就滋生了一种表现的慾望。十分力,往往能使出十二分来。训练效果奇好。
王越把赵云带回来了。王越到狼牙山扑了个空。不仅赵云不在。就连童渊、张绣、张任都不在。王越本想就此返回,结果在常山一打听,赵云居然还是常山的名人了,已经被常山国推举为孝廉。这样,王越就找到了赵云的家。家中有赵云的兄嫂。王越说明来意,邀其兄嫂到毛城居住。兄嫂不识王越,未置可否,仅以赵云的去向告之王越。王越即赶往磐河。刚到安邦,便撞见回转的赵云。二人同归常山,然后收拾收拾,举家搬迁,进了毛城东关。由于是举家搬迁,就耽误了行程。所以,这时候才到。
赵云将来是要与蔡琰结婚的,因此就属于田润的近亲。其他近亲,关羽、张飞、田兰、张辽都过来与赵云相见。蔡邕身份摆在那里,见赵云不合适。田润善解人意,便请蔡邕到辛毗处,让辛毗带蔡邕观赏军队的操练。自己这边,则安排赵云训练士兵。远远地,让蔡邕看了一下。
田润没有安排赵云与其他将领比武。这是因为。田润对赵云的武功有自己的看法。田润并不认为赵云的武功比关羽、张飞强,但赵云的杀将能力特别强,乃是无可争辩的事实。因此,田润感觉赵云的枪法杀性太重。杀将,赵云或许可胜关张;但比武,也许就胜不了。若胜不了,岂不是就出丑了。
下来后田润专程到蔡邕那儿去了一趟。蔡邕知道田润想知道自己对赵云的看法,故道:“吾观其人,一身正气,容貌轩昂,武功卓绝。然其人品性,则需日久方知。最要紧的是,子龙与琰儿,一刚一柔。能否合拍,仅当事者自知。老夫不反对,就看琰儿自己了。”
田润道:“子龙兄忠以卫上,礼以厚下;有勇有谋,遵奉法度。人品乃万中之选。伯父您就放心好了。我对琰妹如何,您还不知道吗?”蔡邕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为何泽坤一见之下,就断定晓云之品性?”
田润怔了一下,辩道:“那又为何润一见之下,能认定琰妹呢?蔡大家文章著世,然则敢称当世第一否?就算敢称当世第一,比前人如何,比后人又如何?不能比了吧。而琰妹则不同。中华文明史,上下五千年,排名最先,总共四大才女。其首位是谁。不就是琰妹嘛。”
蔡邕奇道:“未知另三位才女乃属何人?”
田润道:“四大才女,其实是三加一。前三位,乃琰妹、李清照和卓文君。第四位有争议,分别是上官婉儿和班昭。”
“班昭吾知,”蔡邕道,“人称曹大家。家学渊源,尤擅文采。承其兄班固遗志,完成《汉书》第七表‘百官公卿表’与第六志‘天文志’。东观续史,赋颂并娴。另外还著有《女诫》。如此才女,排第四竟有争议,那李清照、卓文君和上官婉儿岂非更胜一筹。却为何不见经载?”
“这个……”田润发觉自己漏馅了,忙道,“润愚顿,润也不知。”蔡邕道:“那么,泽坤是从那儿看来或听来的呢?老夫相信,泽坤定不会信口雌黄。”
田润猛吸一口长气,道:“伯父,看我俩都说哪儿去了。不是在说子龙嘛。相信我,我知子龙,犹如我知琰妹。琰妹的命,原本是让闻者伤心、听者掉泪的伤心命。今后不会了。我相信琰妹一生都会快快乐乐的。我就说这些。伯父也不要追问了。”
……
赵云的到来,带来了袁绍与刘备相拒磐河的消息。以郭嘉之能,岂愿坐失良机。当即会同关羽、张辽商议。随即。麾下两千士兵解甲。从指定的五条路径,分别混进邺城。
此时的邺城,就跟毛城的县城类似。就衙役百人,巡城兵丁两百人。城中主事者,乃辛评和审配。大将颜良、文丑均在城中,但却养伤在床。
不日,田兰登上点将台,号令三军,齐赴冀州州治所在地邺城。两万大军一到,邺城尽入囊中。辛评、审配、颜良、文丑均成俘虏。
由于邺城与毛城的距离远于邺城与磐河的距离,四名俘虏没有押回毛城。而是就地看守。田兰这个名誉元帅什么都不懂,就领了看守俘虏的任务。郭嘉留下三千士兵给田兰。吩咐其中两千士兵用于守城。然后率剩下的一万七千士兵赶赴磐河。
到了一个名叫信安的小地方。当时天色已晚,郭嘉吩咐安营扎寨。随即将关羽、张辽找来,会商军情。
郭嘉道:“东线这边,原本由云长挂帅。只因田兰介入,这才权移军师。今田兰不在,可仍由云长做主。”关羽道:“不可。将军让奉孝做主,奉孝就不可推卸。”张辽道:“二位也别推了。都怪篮子……别提这个了。如今就我等三人,尽可精城团结,各抒己见,共同决议大军行止。”
“文远所言甚是,”郭嘉道,“那我就僭越了。我想,在决定我军行止之前,我们先把自己当作袁绍,看看袁绍军会怎么行动。”关羽道:“不错,知己知彼,方百战百胜也。”
……
张辽道:“若我是袁绍,听闻邺城失守,必定回援。这是因为,据袁绍所知,毛城有兵不多。而邺城被俘者中,又有颜良、文丑在内。”关羽也表示同意。关羽说道:“袁绍按兵不动是不可能的。多半会主动与刘备请和,然后回师。回师的目标,原本有两处。一是邺城,一是毛城。但因为袁绍对毛城所知不多,不知道攻毛城是否能引出邺城的守军;而且邺城又正好卡在前往毛城的路上,故此袁绍只能是回军邺城。”
郭嘉道:“你们看,那袁绍向刘备请和,刘备能答应吗?”关羽道:“这可说不准了。照理说,两方交战旷日持久,应该均有退意。但愈是要退,便愈是示敌以不退。表面上看,刘备为平分冀州而来,假设袁绍委曲求全,答应割让城池,刘备便能罢兵。但经过双方交战。刘备肯定清楚地知道了,只要袁绍兵力尚在,割让的城池,随时都有可能再次夺回。故刘备将看重灭减袁绍之兵力,而轻视割让之城池。”
张辽道:“袁绍若是求和,似乎也只能是允诺割让城池了。就算袁绍真像我们将军那样愿意裁军,刘备也必不肯信。因此袁绍最多就是再补充刘备一点粮草。”
郭嘉道:“两位之议,与事实已经极为接近。但刘备率兵南下,不仅是为了平分冀州。刘备若战胜了袁绍,当可占领冀州全境。若不胜,刘备将会送掉公孙伯珪最后两个亲属的性命。回师之后,刘备就可以占领右北平。据子龙所言,公孙伯珪的从弟公孙范业已牺牲,但公孙伯珪之子公孙续还在。就这么退兵的话,右北平必将奉公孙续为主,刘备将一无所获。故此,刘备一定会让公孙续率轻骑追袭袁绍。”
“啊,”关羽诧道,“那刘备竟然这么阴险啊!”郭嘉道:“逐鹿中原,问鼎天下,也无所谓阴险与光明。刘备的这番用意,已经瞒过了北平军。关键在于,能不能瞒过袁绍。”
张辽想了想,说:“我想,若我是袁绍,就算不知道刘备会派公孙续轻骑追袭,也一定会重兵防御。退兵之时,军心不稳,最忌敌军乘势追击。袁绍庸才,然手下沮授、许攸等人俱为见识不凡之辈。撤退的安排,当无破绽。”
郭嘉道:“无破绽吗?袁绍重军在后,防止刘备追袭,又怎么防止我军呢?”关羽一听,恍然大悟,赞道:“原来琢磨袁绍的安排,于我军这等有利啊。”郭嘉道:“知敌者,有的放矢,方无所不中者也。”
张辽道:“袁绍重兵防范于后,自己定然是优先撤离。我军设伏,正好以我之强,击敌以弱。说不定就能一举而擒杀袁绍。”
“我们不要说不定,”郭嘉道,“我们要的是一定。兵家之道,未虑胜,先防败。若能一举擒杀袁绍,则彼军就此土崩瓦解。但可能性不大。袁绍轻兵先撤,忽遇我军埋伏,袁绍又会怎么做?据嘉所思,袁绍必会令人拼命抵抗,而自己则率小队人马,自小道逃往渤海。袁绍乃渤海郡守。尽管其竭泽而渔,令渤海郡元气大伤。然而,渤海郡自袁绍之后,没有其他官吏,更没有其他官吏控制下的武装。对于袁绍来说,那儿就是自己的老家。至少,是安全的。故此,袁绍率小队逃往渤海,当无疑异。”
关羽道:“那我军再分一哨人马,于前往渤海必经之路上设伏。这下总成了吧?”郭嘉道:“成了。若是不成,岂非苍天不愿亡袁绍?”
……
田润希望两万骑兵都装备上神臂弓,于是北、西两路军迟迟没有出发。按照加快了之后的制造进度,还要等上两个月。田润、高顺等人就训练兵马,安心地等待。
王越因为蔡邕一事,有些怕田润。便向田润进言,想跟赵云到南军,两个月之后再返回。田润同意了。于是王越、赵去就到了闻喜军营。次日,蔡琰就派王越过江,侦察洛阳这边的情况。蔡琰嘱咐,最好不要杀人。王越走了三日,然后返回,说是曹阳、渑池、洛阳、永宁均有大量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