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袭击辎重
此时,田润北征军重伤患者又已经死了三千人。轻伤士兵已基本痊愈。七千重伤者病情好转。正在右北平治疗。
田润北征,带去七万步兵,一万骑兵;共死亡步兵三万二千人,骑兵九千人。现余战力步兵三万一千人,骑兵一千人。山海关留下五千人,防备有可能的敌人:北方游牧部落及公孙度、刘备。驻守右北平及维持所属十八县治安,用去六千人。余步兵两万。由赵云带兵一万,屯兵河间;由张飞带兵一万,负责将不需要的辎重运回平定,同时也在平定补充必要的物资。骑兵一千,跟着田润和王越。田润将关羽调回平定,暂时没有安排他做事。
从黑山下来之后,田润就回平定了。田润绕了一圈,还在黑山上面住了一日,但由于骑兵脚程轻快,回到平定的时候,张飞还没有到达。
当日,对于洛阳的九千驻军,田润没动。后来,时间长了,负责军需的刘晔就调了六千士兵回平定。关羽先回平定。刘晔不知道关羽与田兰的纠纷之事。就让关羽统带那六千士兵。这会儿田润回来了,也没好变动。这六千士兵闲着也是闲着,那是肯定要投入到幽州战场上去的。也就是说,幽州之战,也少不了关羽的一份了。
……
益州张脩,本来就是州别驾,属于州牧刘焉的智囊,高级官吏。而张鲁则什么都不是,纯粹是依靠母亲上位的。张鲁的母亲,具有中年的智慧和少年的姿容,还有什么比这更美好的呢?
男人爱美,这是不错的。是男人都喜欢美女。什么样的女人才美呢?除了个体上的长相差异,就是年龄了。因为年轻,所以才貌美。然而年轻,必然阅历浅薄,必然不知天高地厚和人情世故。因而经常会听到这样的故事:说美女来了,男人首先命令美女,千万不要说话。这是因为,不说话呢,她还是美女;一说话,通常就会变成豆腐渣。假如有那么一个女人,她具有中年的智慧,同时又兼具少女的姿容,那该有多么美好啊!
本书主角田润就是,张鲁的母亲也是。不过田润只是小说中虚构的人物,张鲁的母亲则是历史上实实在在的人物。
别说刘焉了。是男人,恐怕都不能抵挡得住这种女人的****。说不定有一半的女人也抵挡不住。
张鲁的母亲毕竟是母亲。是母亲就不会仅仅想着自己。就算她没有在心中把张鲁放在第一次。至少也会把张鲁放在仅次于自己的第二位。知子莫若父。指的是长时间的关心,加上父亲的智慧,两个条件具备的情况下,能够实现几乎完全的了解。张鲁父亲早亡,就剩下母亲。母亲对张鲁长时间的关心,这是必然存在的。而张鲁的母亲,的确属于具有父亲一般智慧的女人,因而张鲁的母亲了解张鲁。
张鲁有些什么长处,有些什么弱点,张鲁的母亲一清二楚。什么样的环境对张鲁最适合?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回答它需要一定的前瞻性。一般意义上的父亲智慧就不够用了。
在这里,张鲁的母亲体现出了非凡的智慧。她早就看中了汉中那一块地方。汉中,汉家发祥地,中华聚宝盆。那就是儿子张鲁的福地。张鲁的母亲明确地知道,要拿下这块福地,需要三个条件:一是刘焉对汉中发兵;二是让一个文弱的文官统帅;三是让儿子张鲁监军。
经年累月的耳鬓厮磨,让张鲁的母亲达成了愿望。刘焉起兵五万,开往汉中。挂帅的是益州别驾张脩,文官,体弱,打不过张鲁。而张鲁也顺利地当上了监军。
因为出兵,刘焉封张脩为别部司马。封张鲁为督义司马。一下子,就把张鲁提到与张脩同一级别的高度。
……
张鲁会不会打仗?当然不会。张鲁不是行武出身,也没有专门学过。所继承的家传武艺,就是五斗米道教。凭着五斗米道教的教义,治理一方,也能够马马虎虎。但那教义拿来打仗,就牛头不对马嘴了。
因而,打汉中,张鲁不会。张鲁会的,仅仅是杀张脩。汉中,还得靠张脩去打。必须在张脩打下汉中之后,张鲁才能杀张脩。杀了张脩之后,就万事大吉了。
于是,出征之后,张鲁一路之上对张脩都是唯唯诺诺。自己没有打仗的本事,就别去瞎捣乱了。还是让张脩这个为人作嫁的冤鬼乖乖地替自己卖命吧。
在张脩看来,却又不同。张脩与刘璋一样,对于刘焉受到张鲁母亲的迷惑是持反对意见的。出兵汉中,张脩就是不同意的。张脩认为,汉中本来就是益州所属,根本就无人作乱。虽然说近年来汉中的赋税有问题,那是因为汉中的粮食欠收及路途运输的问题。派兵进驻汉中,完全不能改善这两个问题,并且还会因为士兵的消耗,进一步将微弱的赋税冲减为零。
出兵之事,本来应该是武将挂帅的。但出兵汉中不同。汉中本来就属于益州。不属于征讨,而属于派兵进驻。既然是派兵进驻,那么,谁都可以挂帅了。因而张脩未能推脱。
张脩既然在心里蔑视张鲁的母亲。在行为上就必然同样蔑视张鲁。刘焉把张鲁提到与自己同一级别,每有大事就得与张鲁商议。还好,张脩感觉张鲁还算有自知之明,还算知趣。张鲁一直都没有反对过自己;哪怕在自己故意做出错误决定的时候,张鲁依然完全同意。
几天之后,张脩对张鲁就怨气全无了。张脩是什么人?事实上是什么人先别说。反正张脩自己认为自己是大人物。既然自己是大人物,那就不要跟张鲁这样的小人物斗气了。
……
一路过来,途经中江、三台至盐亭,前方传来蔡琰占据了汉中的消息。这下就需要打仗了。于是,张脩找张鲁商议,是直接开往建兴,还是南下仁和攻击西充的蔡琰。张鲁没有表明意见。张脩就自说自话。说是如果直接开往建兴的话,就等于切断了蔡琰北上之路。那么蔡琰必将南下江州。而江州,却是益州的重要税赋产地,与汉中不可同日而语。因此,宜放开建兴,南下仁和攻击西充,将蔡琰逼向汉中。
张鲁本来就只有同意的份。再加上张脩又说出那么一番大道理出来,张鲁就更得同意了。于是,二人挥兵南下。到达仁和之后,由于士兵太多,耽搁了一日。再赶往西充之时,蔡琰已经北上了。
西充的百姓并没有闻刀兵而望风逃。因而张脩找到了向导。问了地形之后。得知有建兴和流马两条道路可以选择。张脩又找张鲁商议,结果又是按照张脩的意见,决定两路进兵。其中,张鲁带两万人走流马,张脩带三万人和辎重走建兴。
……
车麟麟,马啸啸,士兵通过,无话可说。
辎重过来了,到了三官山两峰的山脚了。然后,蔡琰埋伏在山上的伏兵就开始放射了。由东南往西北方向看过去,首先是道路及道路上的辎重车辆。然后是斜坡,再然后是西河,西河过后是山脚。自山脚到伏兵所在的山顶,水平方向也还是有一截距离的。把所有的距离加总,山顶上的伏兵如果扔石头,是砸不到辎重车的。浇火油,就更不用提了。
于是就只剩下唯一的武器:弓箭。对于弓箭来说,那个加总的距离又少了一点。山上的伏兵不仅能射到道路上的辎重车,还能多余地覆盖出好几十步的距离。
弓箭当然是用来杀人的。但是,当道路上的人比较稀疏的时候,杀人的效果就差了。此时,辎重车队的人就不多。因而弓箭所杀之人也就不多。
箭矢之上,当然绑了布条,浸了油,点燃了,然后再射出。这样会影响射击的准确度。不过无妨,多射几箭,就找补回来了。
因而,实际的战况,就是埋伏在三官两峰上的蔡军,以火箭射击张脩的辎重车队。
巨木是不容易点燃的。正如蔡琰猜想的那样,只要是容易被点燃的辎重,都蒙上了生牛皮。所差的,就是没有抹那层泥巴。没有抹泥,是因为张脩最初认为是进驻汉中而不是征讨汉中;等到后来知道是征讨汉中了,却又把这事儿给忘了。
不过,尽管没有抹那层泥,要点燃生牛皮也不是那么容易的。火箭箭雨之下,一刻钟左右,仅仅有十几辆辎重车被点燃了。十几辆辎重车,对于几千辆的车队来说,完全可以说是沧海一粟。
……
张脩早就预料到有可能存在伏兵。张脩仔细看过,山谷不算窄,伏兵所占地利尚不如城池。因此张脩就只是叫士兵小心伏兵,而并没有进行更多的布置。
但是,辎重车辆本来就是敌军的重点攻击目标。张脩按常例,还是给予了特别的关注。每一千辆大车。就间隔了一支精兵千人队。这时,蔡琰的伏兵一放箭,车队的人稀疏,死伤不大。但精兵的队列却比较密集,有两个千人队死伤甚重。
统带精兵的两名千夫长一怒之下,立即命令士兵分别进攻两座山峰,正好一家一座。当士兵们跨过西河,进入山树密林之后,山顶的弓箭就不能射杀那些精兵了。
山顶的蔡军士兵依然不急。一箭一箭,继续射向辎重车辆。又有两个精兵千人队赶了过来,继续加入了进攻山峰的战斗之中。
攀登山峰是很需要时间的,而山峰上的蔡军士兵人数又是不少的。陆续有辎重车辆被点燃。当最前面的精兵穿过了山脚山腰的树林的时候,道路上燃烧的辎重车辆已经增加到三十多辆。自前后两个方向赶到的后续张脩士兵,不断地往两座山峰涌去。争取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消灭峰顶的蔡军。
山顶的蔡军开始滚石头下来了。该死!这样的地形滚石头真他祖母的太要命了。过了山腰接近山顶的两千精兵被砸得头破血流,慌忙后退。
张脩自己也赶过来了。张脩立即命令士兵,不要怕死,顶着盾牌也要上去。身边的士兵们上去了。结果,前后五里,就只剩下了赶车的少量辎重兵。当然还有张脩,和张脩的十几个亲兵。
……
道路的西北方向是三官山的两峰,道路的东南方向是什么?东南方向也是山。不过,仅仅是一般的小山。通常是不会藏有伏兵的。
可惜,现在并不是通常的时候。忽然一声炮响,小山后面就出现了几千伏兵。这几千伏兵可不是放弓箭的了。他们直接就冲上了道路,大刀直接砍向那少量的辎重兵、张脩和张脩的亲兵。
张脩的亲兵见势不妙,在这边的伏兵还没有跑拢之前,就拉着张脩,奔下斜坡,趟过西河,奔往两峰山脚下的树林。伏兵并不知道那十几个人里面就有张脩,因而也没有追赶。伏兵做的就两件事,杀死辎重兵,点燃辎重车。
杀辎重兵,太容易了。辎重兵本来就不是纯粹的士兵。好多辎重兵连刀都没有。点燃辎重车,对于放火箭来说,当然是困难的。而对于走到辎重车面前的伏兵来说,那就容易了。只需要将生牛皮揭开,就好点了。更何况,这些伏兵还带了火油。
很快,三千多辆辎重车就被点燃了。还有两千辆,距离远了。伏兵没有贪功,就撤退了。
三千多辆辎重车即将烧成灰烬的时候,前后两个方向又有士兵赶来了。此时,东南方向的伏兵已经早就撤离,追之不及了。
安全了。张脩跟亲兵又从树林里走了出来,重新上到道路。望着前后无边的“火车”,张脩恨得咬牙切齿。自己是冲了敌军的调虎离山之计了。
好,好,你不是跑了么?你这两座山峰上的人可还在呢。张脩当即决定,调集重兵,不惜伤亡,定要拿下这两座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