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找乐子什么的,更多是属于口花花的开玩笑。
调教方式的不同,归根到底是因为,人与人是不一样的。
大部分演员,只要做好本分工作就行,自然需要告诉他们怎么配合怎么演。
而周启明这家伙,连当个龙套角色,都要浪费一升口水争取多一两个动作,可见其有多不“本分”。
这种演员王维也见过,脑子里总有一种异于常人的冲动——哎,改改剧本是不是可以试试呢?改改戏路是不是可以试试呢?
有些导演会很讨厌这种想法太多的演员,不过也有些导演乐于让他们去试一试。
而王维显然属于后者。
事实上,别看周启明听完要求后一脸苦色,但真拿着剧本和一众配角们,尤其是和他对手戏特别多的配角们讨论时,他特别来劲——
“这样演是不是更搞笑?”
“这台词改一下是不是更贴切?”
“这样……”
很多人都跟不上他的思路,但偏偏,他提出的不少点子,即使是王维也拍桉叫绝。
当然,导演的工作不可能全“扔给”演员,王维除了磨合剧组,还要跟道具、制作上的细节较劲。
还真不是说拍一部喜剧就可以随便拍的,《唐伯虎点秋香》这部电影的成功,也绝不是一个“无厘头”的概念那么简单。
电影拍得用不用心,有没有诚意,很多时候,只看每个细节就知道了。
譬如说电影背景里无处不在的对联、字画。
王维是和周启明说过他不要一个“纯粹的”古人,但是,他要尽可能营造一个古香古色的古代环境。
某种程度上,这也是为了制造喜剧的氛围——在一个严肃的环境下,干着完全脱离正常人思维之外的事情,越是反差,越是好笑。
至于剧组幕后人员……
他们早就习惯了!
王维喜欢在细节上严苛要求,并且喜欢在前期筹备阶段把事情做好,属于基操了。
所以,仅仅是作为背景的字画,剧组就派人辗转各地博物馆,借鉴唐伯虎的字画真迹制作“彷笔”道具,可谓用心之至。
——尽管,很多人在看电影时,都不会留意这种细节。
但是,少了这样一个个细节做支撑,电影里引经据典的情节画面就显得虚浮而不接地气。
所谓越是虚构的作品,细节越要准确,王维的电影从来不会在细节方面失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