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卡尔·贝恩一万个不情愿,但最后还是只能目送被卫队连簇拥着的安森和莉莎离开了驻地,向白鲸港郊外的荒野而去。
说是荒野,实际上仍然没有离开白鲸港的实际控制范围;毕竟一个拥有四万人口的港口城市,光靠捕鱼业可没办法养活这么多人口;就像卡林迪亚港一样,有至少二分之一的人口是零零散散,分布在一座座农庄,林场和矿井周边的。
尽管白鲸港拥有一处连北海三国都要羡慕的渔场,但她主要的食物来源依然是农庄提供的粮食,乳制品和肉制品。
而和卡林迪亚港不同的是,白鲸港极少存在瀚土那样零零散散的村落——或者其实可以说是没有——更多的则是固定聚居地的大型农庄。
在许许多多前赴后继,希望到殖民地开启一段新生活的移民眼中,这里是一片天赐之土,土地肥沃到洒下一把种子不管,就能长出繁茂的果实;到处都是无人开垦的处女地,只要勤劳肯干,就能拥有在本土永远无法想象的美好生活。
实际上根本不是这么回事。
首先从零开始垦荒是一件非常辛苦的工作,独来独往的殖民者根本不可能完成,至少需要三到四人,甚至是十几个人亲密无间的团结配合才有希望。
就算真的开垦成功,在荒无人烟的野外如何维持生存,能等到第一批果实成熟也是巨大的难题;问题是在耗费了一整天时间垦荒之后,还能剩下多少体力寻找食物弥补消耗的体能?
哪怕这些问题都能克服,还有突袭耕地的野兽,未知的瘟疫,作物种子水土不服,完全不确定的天气,埋伏在暗处,伺机夺取你开垦成果的其他殖民者……
孤身一人的殖民者不要说开垦成功,能活过这一场接着一场的大逃杀都算万幸。
在这种环境下,以团体为核心的农庄才是白鲸港殖民地的主流。
这些农庄最开始都是十几人,几十人,然后陆续不断吸收零星的殖民者加入;他们集体开垦一片土地,为了节省材料和取暖所用的燃料,集体住在统一的长屋或者楼房内。
农庄内拥有独立的谷仓,磨坊,厩舍,铁匠铺…日常生活和工作所需一应俱全,按照劳动量和某种等级制度分配一年收获所得;然后再不断吸收外来人口,不断扩张垦荒面积…周而复始,不断重复。
而这些农庄不仅拥有自己的土地,很多甚至在白鲸港内也拥有属于他们的“产业”,经营着捕鱼业,林业,控制着某处矿井,或者和其他农庄、商会一起经营着的远洋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