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马操的汇报之后陈锋沉默了,老蒋这是下了大本钱,虽然只是派了两个团进来掺沙子,但是这两个团可不是一般的部队,国民革命军第一军,这支部队从里到外可都是老蒋嫡系中的嫡系。
军官清一色的黄埔生,士兵都是从下面各个部队挑选上来的,武器装备也都是国内最先进的,这样的部队老蒋一般是当做架子部队培养的,一旦有个风吹草动,随时都能扩编。就如同淞沪会战爆发后,老蒋一个命令,第一军便迅速扩编为了第十七兵团。
而那两个上校团长也不是一般的人,平常人是不可能在这样的部队任职的,更不可能爬到这个位置。要知道在国民党部队里想要爬得快一些那是需要资历和出身的,蒋*介石的用人标准,历来有“黄、陆、浙”之说。尤其是中高级军官,还有特别的标准。首先,要看这个人是否黄埔军校、陆军大学出身。如不是,则要看他在蒋政权中干了多少年,表现如何。如果是他老家浙江的则可以网开一面,如果是奉化人那就再好不过了。
能在第一军混到上校团长这样级别的人,不用想肯定是和这三个标准分不开,甚至很可能是黄埔军校毕业的浙江人。
原本按照杨毅等人的建议,等这两个团抵达大同后就找一个说得过去的理由把这两个团给拆分了,打乱编制和六十一军其他部队混编,然后再把这两个团长调到军部任参谋,彻底把这两个团给吞掉。
这个想法固然好,但是可行性却并不高,首先老蒋敢把这两个团调到六十一军就不怕陈锋打乱编制整编,只要那些忠于他的军官在,老蒋掺沙子的计划就算是成功了,毕竟再怎么干陈锋也不能把这两个团上百名军官都给撤了不是。其次,打乱编制整编势必会让这两个团的军官士兵分散到六十一军各部队,以老蒋分化拉拢人心的手段,陈锋还真担心下面的部队乱起来。再加上以六十一军现在这种扩军的速度,也许用不了多长时间那些分散到各部队的军官就会成为连长、营长、团长。
所以不管从哪个方面考虑,这两个团都不能拆分,非但如此,还要让他们抱团,只有这样才能让老蒋的爪子不至于伸的太长。
在这两个团到达之前陈锋还有一些事情必须要安排好,现在六十一军麾下的部队将近12万人,虽然新兵占了一多半,但是这个数字依然很恐怖,如果让老蒋知道自己手握十多万重兵,以他那种多疑的性格势必会整出一些事情的,所以有些部队必须由明转暗。一方面固然是防老蒋,另一方面则是防日本人,陈锋的带兵信条是永远也不能让敌人知道你的真实实力。
很快,陈锋一纸调令,兴和警备旅立即携带部分弹药给养转进到大黑山进行隐蔽性训练。集宁警备旅即日起转移到察绥边界的苏木山进行隐蔽性训练,而陶林警备旅则是转移到凉城岱海一带修整训练。此外骑兵集团继续留在塞北自由行动,密切监视日军驻蒙军的行动,暂时不要返回大同。另外,从101师、222师、独立第七师各抽调一个步兵团,然后以营连为单位分散到防区各个县乡帮助各县组建县大队、区小队以及民兵小组。
这样一来六十一军摆在明面上的部队就只剩下101、222、独立第七师这三个不满员的步兵师以及警卫团、防空旅这两支直属部队了,虽然这几支部队加起来依然超过了6万人,相比起一个甲种军已经远远超编了,但是想必这点兵力应该在老蒋容忍的范围之内。
12月13日,这一天对于陈锋来说是极其难熬的一天,历史上正是这一天日军占领了南京城,那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也由此开始了。尽管这两天国民政府在全国甚至于全世界的报纸上都刊登了日军准备在占领南京后实施大屠杀的阴谋,但是陈锋不敢肯定日本人会不会终止他们的兽行。
直到晚上十一点,南京失守的消息还没有传来,这让陈锋稍稍松了一口气。
陈锋不知道的是,正是因为他的那封电报令老蒋临时改变主意,并没有像历史上那样向城内的守军下达撤退命令。
没有老蒋的命令,城内的守军也就不会仓皇撤退了,要知道历史上第一道撤退命令并不是由******亲自向唐生智下达的,而是******通过江北的顾祝同转告唐生智的,顾祝同要唐生智当晚渡江北上,令守军相机突围。但是唐生智自己曾力主固守,现在若突然先行撤走,怕今后责任难负,因而要求必须先向守军将领传达清楚最高统帅的意图后方能撤离。当晚,******致电唐生智:“如情势不能久持时,可相机撤退,以图整理而期反攻。”唐生智才于当夜与罗卓英、刘兴两副司令长官及周参谋长研究后,决定于14日夜开始撤退。遂于12日凌晨2时许召集参谋人员制订撤退计划及命令。
也就是说,南京保卫战如果不是******命令守军撤退的话,唐生智等人是不敢擅自撤退的。更为重要的是,南京城最后的结局固然是守不住的,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日军想要占领南京城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历史上唐生智下令撤退时,南京并没有被日军攻破,这是南京保卫战最大的悲剧之一。12月12日日军不但没有攻进城,甚至没有控制一半以上的城外地区。12日凌晨的具体情况是中华门方向没有失守;光华门方向,日军进攻,城外的87师261,260旅的阵地“屹立不动”。87师的中山门阵地也没有丢;水西门方向受到的压力较小,守军是51师306团。12日下午日军曾攻破中华门与水西门之间的城墙,但被306团敢死队消灭,12日夜敌人也没有攻入。如果没有那道该死的命令,南京最少还可以坚守半个月左右。
现在由于陈锋的出现,由于那封电报的出现,老蒋考虑到南京城上百万民众的生命,担心自己要背负丢失南京城民众被屠杀的历史责任,最终还是没有下达撤退的命令,而是严令唐生智坚守南京城,没有他的直接命令,就算是战到一兵一卒也绝对不能后退半步。
另外,南京城里的军民也都知道了日本人进城后将会实施大屠杀的阴谋,这大大激发了军民的抗战决心,要知道历史上南京保卫战真正战死的士兵并不是很多,绝大多数是放下武器后被日军集体屠杀的,这也是南京保卫战的另一个悲剧。
12月13日,南京挺过去了。国民政府铺天盖地的宣传在国际上引发了轩然大波,尤其是在国民政府发往各国政府的电文中指出,实施南京大屠杀的消息是从日军驻蒙军司令官莲昭潘口中得知的,并且还有电报为证。
同时军统局这几天也收集到很多日军高级军官给部队下达的命令,例如第十军司令官柳川平助中将下达给所属第六师团师团长谷寿夫中将的电报中明确提到‘原则上不留俘虏’这样的命令。最为重要的是,军统局潜伏在日军内部的一位高级间谍以生命为代价传出来一封绝密电报,这是南京前线日军临时指挥官朝香宫鸠彦于1937年12月8日签署了一道标有“机密,阅后销毁”字样的密令:“杀掉全部俘虏!”
这道命令至于为什么没有被日军高级指挥官销毁,又是怎样被军统的间谍带出来的这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日军以及整个日本政府在接下来的几天中终于见识到了国际舆论的威力,不管是日本的盟友德国还是处于贸易伙伴的美国再或者是英法意苏等国都致电日本政府,严厉谴责日军这种违反人道主义原则的行为。原本就对于日本侵略中国极为不满的美英等国甚至还威胁日本,如果日本敢在南京实施大屠杀,甚至波及到美英等国的在华侨民,那么美英不排除直接出兵中国的可能。
而日本国内的民众也表示很震惊,侵略中国在日本国民看来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但是如果令他们骄傲自豪的皇军肆意屠杀无辜的中国平民,这就不是他们愿意看到的了,所以一时间日本民间对于华中派遣军的这种行为也是批评如潮,搞得日本政府不得不对本国的报纸实行新闻审批制度,任何消息报道想要出现在报纸上都必须经过政府部门的审批,没有不利于政府言论的报道才会给盖章通过,然后才会出现在报纸版面上。一旦有批评政府或者军队的报道就会用黑色墨水涂掉,表示这则报道作废。
很快,日本天皇裕仁也知道了这件事,无奈之下只好通过大本营参谋总长闲院宫载仁亲王向南京前线的日军下达命令,让他们必须考虑大日本帝国的形象荣誉,绝对不能在南京作出有损帝国荣誉的事情,所有作战部队在攻下南京城后必须在城外驻扎,严禁作战部队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出现在南京城内,只能留有一定的宪兵部队维护城内的治安。
起点中文网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