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人手中代表通路的线段画得是长是短,代表阻值的方块画得是大是小,都不会影响另一个人阅读此符的效果。即使过上数十乃至上百年,符印中新增了什么部分,改变了哪些路线,后人亦可一目了然。
当这种规范有朝一日能够传播开来,大家都按照这一思路来改进术法时,哪怕是丰国方士所绘制的符箓,启国方士也能取之即用。
更重要的是,心性或许将不会再成为跨门类研究方术的阻碍。一个完全无法施展震术的巽属方士,在学习掌握这套规则后也有可能提出对震术具有极大启发意义的建议。
事实上跨学科出成果这种事情在科学史比比皆是,在一项研究中获得的灵感往往能运用于其他项目,这就是框架的意义。
当然,夏凡清楚这套框架仍停留在“象征”层面,而且除开震术外,他一时半会也对其他术法、特别是坎术和乾术这样的方术没有太多头绪,但树立起一个框架的模板后,谁敢肯定以后不会有模仿者跟上?
即使很久以后这套符箓表达方式被淘汰,那也说明人们对术法认知达到了一个新的层次。作为先导者,他并不会为此感到遗憾。
喜欢天道方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