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亚东教大龙村的乡亲们制作麻花的事情,起先同行的诗社社员是不知道的,他们总有自己的事情在忙活,这帮文学青年们思绪颇多、胸有沟壑。时常能看到在某个阳光不算炙热的午后,附近山头上孤零零的站着一个人,在那里面朝大漠,喟然长叹,伤春悲秋。
说实话,看着挺蛋疼的。这是李亚东的观点。
不过从第二天开始,这件事情想瞒都瞒不住了,乡亲们上完课后回去都做了练习,纷纷端来炸好的麻花,给李老师过过眼、尝尝味,看能不能达到拿出去卖的标准。
这也是马支书的要求,村里距离县城很有些距离,每家每户各自贩卖的想法明显不切实际,他决定听从李老师的建议,将这件事情弄成村里集体致富的项目,合理分配任务,每户人家一天都有固定的量,炸好后,村里统一安排人员起早赶驴车拉出去卖。
但想要参入进来却有一个前提,炸好的麻花必须得到李老师的认同。
这就李亚东昨天私下跟马支书讲的第二个建议——保证质量,统一标准。
马支书昨晚揣摩了一宿,有点摸不准里面的大道道,就感觉很深奥的样子,但既然是李老师讲的,那指定没有错,按着办就行。
所以连李亚东提出的最后一点建议,他也无条件的采纳了,那就是给村里炸出来的麻花取个名,他想了想,决定就叫“大龙麻花”,按李老师的意思,以后负责出村贩卖麻花的人,街头巷尾必须吆喝起来,将大龙麻花的名头给打出去。
“李老师,你看看这品相,还行不?”
“李老师,刚出锅的麻花,你尝尝,看是不是那个味儿?”
“李老师……”
诗社驻扎的窑洞外面,李亚东被一大帮乡亲们围得团团转,几乎每个人手里都端着各种各样的容器,争先恐后的往他面前递,看得其他社员们面面相觑。
“李大少,你这霸王之气一露,果然不同凡响啊,这待遇……”
“诶,我说老乡们,你们也忒偏心了,凭啥有好吃的就往他一个人嘴里送?”
“李大少,从实招来,你这又施了什么妖法……”
大家虽然心里有些不得劲,但也不至于真计较,笑呵呵的开着玩笑。
这时,根本不用李亚东解释,就有乡亲们笑着回话,“你们不晓得,这麻花是李老师教我们做的,可是致富的好东西。”
“是啊,好吃的很呢,来,你们也尝尝。”
“对了,你们也是大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