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际?”郑潮定睛瞧了瞧,才算真正将人认出,满眼意外地问:“你何故会在此处?去年不是随族人一同迁往冀州去了?”
“途中有些变故分歧,阿姊便带我离开了。”元灏并未细言,也不曾抱怨,看向常岁宁,神情感激:“幸得刺史大人好心收留,我与阿姊才能在江都得以安身。”
郑潮会意,在心中略一叹息,却也并不深究,只感慨道:“你们姐弟二人能顺利来到江都,便是莫大幸事……”
说着,见元灏穿着简便的粗布袍,裤管微挽起,布鞋上沾了些泥巴,不由问:“如今你是在这农学馆中学习?”
“是。”元灏道:“无际心中向往农学,便求了刺史大人身边的王长史,允我入农学馆。”
看着元灏眉眼间虽依旧存五分稚嫩,但神情却坚定坦然,郑潮心中那短暂而浅显的惋惜之感散去,取而代之的,是难以言说的欣赏与欣慰。
小小少年周身仍有端方文气,粗布衣衫不曾掩去他的书卷气质,反而为他添了两分“去虚存实”的可靠之感。
须知,这听来寻常的可靠之感,出现在一个不过十一岁的孩子身上,却是极罕见的。
“人之所学,一为修心明事,二为造福社稷生民……二者得成其一,便算学有所成。”郑潮真心称赞道:“而你小小年纪,二者皆备,实在难得。你祖父与父母若泉下有知,必然也十分欣慰。”
后半句,元灏并不确定——他不确定祖父和父母是否会愿意看到他如今的选择。
自他出生起,祖父和父亲便将他当作了未来的元家家主栽培。
可如今他们不在了,昔日的元家也不在了。
现在和以后,他只想和阿姊好好地活下去,若有余力,他还想让更多像他和阿姊一样的人、或处境比他更恶劣的人,都能活下去。
人想活,首先得吃饭,所以他选了条最“直接”的路。
与郑潮短暂地叙旧罢,元灏与常岁宁道:“大人,请您稍等上片刻,无际去去便回!”
常岁宁含笑与他点头。
元灏很快跑走了,这间隙,几名农学馆的先生和七八位通晓农事的妇人闻讯上前来,在茂管事的指引下,向常岁宁行礼。
常岁宁也是第一次见到他们,与他们问了些馆内之事。
说话间,元灏跑着回来了,他双手各拎着一只沉甸甸的篮筐,筐内满满当当竟全是菜蔬,常岁宁瞧去,只见有胡瓜,茄,韭,还有好几种青色茹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