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相信,会有人开口的。
李斯的目光瞥向旁侧。
朝堂之上,总是不缺谏诤之臣。
果不其然,面对皇帝的话,公卿之中,一个高大魁梧的男人当场站了出来。
“臣赵亥昧死以奏陛下,今陛下并一宇内,踏平胡夷,实是亘古之大功,值得庆贺。然陛下大酺天下,赐民牛酒便可庆祝,何用以爵相赐!陛下如此做法,和昔日孝公所定以功勋拜爵之制度,相悖也!”
主爵中尉赵亥六十多岁,满头白发,身高体壮,说起话来中气十足,此刻站出来高声开口,毫不客气的质问皇帝。
赵佗跟着众人将目光看向赵亥,微微点头。
果然谏诤之事,还是得靠咱秦国老臣啊。
赵亥是昭襄王时代的臣子,历经昭襄王、孝文王、庄襄王,以及如今的始皇帝,堂堂四朝老臣,侍奉秦君近五十年,爵位一直累加到大庶长,其资格之老,朝中无人能出其左右。
再加上赵亥性格忠直刚正,名声极好,任职主爵中尉这么多年,从来没人说过他不公。只要赵亥不搞谋反什么的,哪怕他对着皇帝吹鼻子瞪眼,皇帝一般也就笑呵呵的过了,不会太过责怪。
更别说赵亥还是主爵中尉,管理的正是爵位赏赐的事情,皇帝的政令正是他的职责,一旦实行赐爵之事,整个流程都归赵亥管。
所以他确实是朝中最有资格开口说“不”的人。
这个出头鸟,他最适合。
此刻,面对赵亥的质问。
始皇帝高坐帝榻,面色平静。
对于臣下谏阻,他早有准备,也有自己此番行事的逻辑和相应的考虑。
皇帝淡淡开口。
“昔日先君昭襄王,已有非军功赐爵之先例。”
话一出,众人脸色微变。
赵佗略一思索,便知道皇帝说的是什么了。
秦自商君变法开始,一向是以军功拜爵为主。哪怕是文官谋臣获爵,那也一定要立下功勋,或是提出对国家有用的治国大计才行。
对普通黔首大规模的非军功赐爵,更是从来没有过。
一直到了昭襄王时代,却出现了整整两次大规模的非军功赐爵。
第一次是在昭襄王二十一年(前286年),秦将司马错攻河内。
魏国惧怕,向秦国献出安邑,秦国驱逐了城邑中的居民,只留下空城一座。然后秦国就在本土招募人民以及赦免罪犯迁往安邑,其中官府给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