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人会反对。
包括大庶长王贲,毕竟他升一级就能直接封为伦侯了,在这种利益下,恐怕再不满,也会捏着鼻子认下来。
正因为所升爵位是有限的,所以那些底层赐爵者,就算再升上一级,头顶上依旧有十多级的爵位可以升,每升一级,都会多一级的好处。簪袅能让子弟入学室,不更可以免除更役,大夫拥有在县里做官的资格,倒不怕士卒会消磨战心。
只要你设置的级别够多,就能一直激励人往上升级!
而爵位级别够高了,只赐予低爵者一级的话,对整个体系的冲击也不算很大。
从这个角度来看,王戊说的也有一定的逻辑和道理。
王贲是军争打仗的高手,一向喜欢动手,不喜欢动口,现在被王戊这么一顶,短时间还真找不到说的。
赵佗瞅了瞅这位白脸长须的治粟内史,他之前在推广面食的时候和王戊打过交道,觉得这人还挺上道的,没想到竟是个口才高手。
现在王戊以一敌二,将赵亥和王贲分别顶了回去,倒是赵佗有些刮目相看。
不过赵佗想到他了解的一些事情,又忍不住暗叹一声。
赐爵一级,或许短时间内问题不大,不至于真的毁掉在秦国立足百年的军功爵制度。
但这只是一个开始。
始皇帝保证只会赐爵这一次吗?
一旦开了这个例子,就会再有第二次,第三次,乃至于无数次……
哪怕始皇帝不再广赐爵位,但他的继任者呢?
开了这个头,早晚能让整个军功爵制度彻底崩掉。
赵佗对此很肯定。
因为他后世看历史小说时,曾经好奇为什么军功爵制度从秦孝公变法正式定制以来,一直到曹操在建安二十年(215年)年正式将其肢解分割,存在了五百多年的时间。
但除了秦之外,写汉朝和三国的历史小说却没有多少涉及的,明明两汉四百年也在实行军功爵,也是二十等爵位制度啊!
后来赵佗曾粗略了解过,才知道军功爵在秦末便已趋近轻滥,不更级别的有爵者甚至都沦为居赀(zī)赎债者,跟着刑徒一起修秦陵,死了和刑徒一起挖个坑就埋了。
到了汉初,汉高祖刘邦在汉二年二月,以“除秦社稷,立汉社稷”为由,“施恩德,赐民爵”,赐治下所有庶民一级爵位。
在赵佗看来,刘邦当时赐民爵位,除了是想从楚汉战争中争取人心外,恐怕也是因为有秦始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