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给屠睢写一封信。
为了不让屠睢产生抵触,赵佗在信里不再说征伐百越的困难,而是刻意去奉承屠睢,然后夹杂着一些实用的建议,希望能够帮助屠睢更好的打下这场大战。
待到信件寄出去后,赵佗感觉有些疲累,他坐在榻上,看着窗外的天宇。
阴沉沉的一片,像是要下雨了。
皇帝在朝会上定下征伐百越的主将人选和兵力后。
整个秦国就像是一台机器一般,高效且快速的运转起来。
太尉府负责统筹兵员,决定各郡征兵比例,并部署各项战略事宜。
赵佗的少府,则暂时停止一些不重要的项目,集中一切力量,开始生产更多的兵甲,以作为替补所用。
治粟内史府,则要输运粮秣,准备二十万大军所用的军粮。
……
各部门相互配合,都在为这场大战做着准备。
正式出兵的时间定在了秋后。
一方面征兵要在春耕后,这样就可以不耽误春耕大事,使得后续的军粮有着落。同时各郡兵员集结,并部署到相应地方,也需要一定的时间。
第二则是考虑到南方的地形多为丛林山地,且气候湿热。
按归附的东瓯越人说的,越地并没有春夏秋冬之分,而是旱季和雨季。雨季不适合征战,大军进去很容易全军覆没。故而选择在秋后,也就是旱季进军,可以减少许多问题。
当赵佗巡视少府各工坊,看着工匠们卖力的抽拉着风箱,将烧的通红的铁锻造成各种武器的时候,不由叹息:“好不容易积累下来的国力,又要泡汤了。”
正如赵佗所说,这一次始皇帝征伐百越,之所以能在朝堂上全票通过,就连他赵佗和素来厌战的太子扶苏都没有反对。
除了是越人先挑起的战争外。
更重要的是秦始皇三十年,整个大秦并没有新的战争和大工程开工,兵役、徭役不重,天下庶民黔首休息了一整年,民力略有恢复。
至于国库中,也是堆了不少粮食,可供一次战争消耗。
相比于历史上同期的秦朝,这个时空的大秦因为赵佗的参与,新开了好几场大战,但实际国力其实还是要强于原本历史的。
其原因就在于赵佗很多年前弄出来的沤肥法、曲辕犁提高了本时代的农业生产效率和粮食产量,在秦国统一后更推广到全天下,让秦国每一年收获的粮食数量非常巨大。
只是因为之前战争太频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