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债?!”
赵敬业想了想,忽然压低了声音。
“若是真的发行国债,我们家看上的那矿山买卖怕是要迟上几年,朝鲜那边的山参、矿坑弄起来更容易!”
国债的设计和规划早在正武二年就开始讨论布置。
但由于国库盈收年年增涨,加上经济增长点的重心——南洋尚未控制,所以朝廷一直拖着这件事。
南洋成为内海后,朝廷自然是占据了全部的利益。
民间各路豪杰肯定对朝廷独占南洋利益大为不满,各地商报上酸言酸语不断,直到朝廷销了六家报纸的刊号,这才让下面安静了一些。
陛下御驾亲征西方,全国的豪商、新兴家族闻讯都兴奋起来。
各地报纸一改口风,大肆鼓动内阁立即发行西征国债。
不说别的,全国百姓对自己这位皇帝的武功是相当认可的,自家大BOSS出征肯定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不说那些牛羊、毛皮,就光想想哈萨克、布哈拉境内被探明的那些矿产,但凡朝廷手里露出一点来对外承包,都是能富豪几代人的买卖。
可该死的内阁就是属铁公鸡的,什么都要自己先吃饱了才分些汤水出来。
前几年的漠北、漠南、叶尔羌都是这样,茶叶、牲口、羊毛、毛纺、中成药、各种调味品等等,各家各户都只能在朝廷搭的台子上去做买卖,大头都被朝廷拿走了。
北京城里聚集了上千各地来的客商,日日打探着各部的消息,就是等着朝廷松口。
尤其是前几日得知天竺已下,这些人都差点疯魔起来。
个个把内阁诸相、各部堂官骂成了无恶不作的东西,天竺的丰饶远胜西域,这些人的眼珠子都是赤红的。
尤其是吏部和纪部还派人,轮流警告那些将被派往天竺的官吏和大学毕业生,不准他们接受来自民间的“资助”!
断人财路如同杀人父母,北京的茶馆里骂声又高了三分。
所以在朝鲜事件爆发之后,大部分人虽然都很气愤,觉得朝鲜在做死。
但也有很多人一边嘴里骂着,却一边心里美起来。
他们知道朝廷这个时候怕是没钱了,要收拾朝鲜就必须再次开源。
而讨论准备了多年的“国债”就是最佳的选择,按照之前流传出来的国债运营条例,有相当部分“带有一定风险的国债产业”会面对国内有资质的团队和个人开放。
这是朝廷规避国债风险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