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检拿从朱友荣那里拿回来的文章,叫着名字和这些监生一个个见面。
朱由检翻到的第一篇文章是一位叫严士奇的监生所写,他略略读一遍后,就笑着对站出来的40多岁的老监生说道:“严监生这篇文章写的不错,很有感情。这持家的确是要精打细算,节流二字你可谓得到个中三味了。”
严士奇抖抖索索的连话都说不清了,他一向讷于言辞,才学也是垫底之辈。他父亲当初开典当铺赚了些本钱,想着要培养个读书人出来,就供起了十四岁的大儿子念书了。
在典当铺中被账房先生称为算账天才的严士奇,开蒙读书之后,却成了一位时运不济的老童生,直到27岁才勉强点中了秀才,不过他父亲典当铺却开的越来越好了。
由秀才到举人这一步,严士奇五年没有寸进。他父亲想着已经花下了这么多本钱,这严士奇要是还是当不了官,岂不是要血本无归。于是左思右想之下,狠了狠心,花了一大笔钱走通了门路,把严士奇送进了北京国子监,指望他能捞个一官半职,光宗耀祖。
不过严士奇进监没多久,他父亲新娶的继室就生下了一子。这严士奇的幼弟聪明可爱,三岁就能识字,看起来颇有点读书种子的样子。相比起花了一大笔钱财,却依然毫无指望的大儿子,他这老父亲自然也就把疼爱转移到了幼子身上。
如此一来家中供应给严士奇的钱粮,不免就慢慢减少了下去。这严士奇小时跟随父亲经营过典当行,深知赚钱不易,本就是一个节俭的人物。到了这一步,倒是更进一步,成了国子监内远近闻名的吝啬鬼了。
国子监中既无才学,又无银两。这严士奇也只能在修道、诚心两堂来回转悠了,而他吝啬之名监内闻名,连朋友都绝迹了。就连严士奇自己也知道,他这辈子想要出仕是无望了。
但严士奇也知道,他在这京城再怎么落魄,好歹也是一个监生。就算老父亲再不待见自己,好歹也要给些银子供着。要是他熬不下去回了家,别说早就把他当成眼中钉的二娘不待见他,就是已经进学的幼弟也要借此嘲笑他了。
与其回去之后,被打发到外地做个账房管事,严士奇宁可在国子监苦熬。
原本以为再没有出头之日的严士奇,未料到今日皇帝巡视国子监,会出一个这么奇怪的题目。
严士奇思考了半天,决定还是老老实实的把自己的爱好写成了文章。他的爱好就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节约用度,比如晚上看书只用一根灯草的油灯之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