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国皇帝在教堂前发表悼念三位科学院院士的悼文时,站在前排耶稣会修士中的龙华民,却听的有些心不在焉。
一头银白色头发的龙华民,虽然看起来还是很健朗,但是他的年纪比金尼阁还要大上一些,他是和利玛窦同期来华的传教士。在利玛窦去世之后,他便按照利玛窦的遗书接任了中国传教团的监督。
事实上在中国耶稣会传教士中,他才是耶稣会中国区会长,但是因为他反对教徒参加祀孔祭祖,认为这有违教规,因此和传教地的士大夫们发生了冲突,最终激起了中国士大夫们的愤怒,酿成了南京教案。
虽然在徐光启等中国教徒的斡旋下,南京教案终于被平息了下去,但是龙华民也不得不将自己的监督一职,让给了支持利玛窦改良天主教仪式的金尼阁。而和中国士大夫们关系较为良好的金尼阁,也没有辜负他的期望,得到了新登基的中国皇帝的信任,为耶稣会打开了在中国合法活动的局面。
看起来耶稣会在中国的局面欣欣向荣,他身边的这些耶稣会弟兄们,也对皇帝能够亲自为三位教徒致悼而兴奋莫名,但是龙华民的心里却一直高兴不起来。
因为在龙华民看来,他们虽然带来了西方的书籍,但是耶稣会带来这些书籍的目的,并不是如同皇帝所说的,是为了和中国进行文化交流。他们是希望向这些瞧不起蛮夷的中国人证明,他们同样来自于一个伟大的文明世界,从而为天主教的传教事业提供帮助。
但是现在事情却倒了个,他们用以打开中国大门的敲门砖被中国皇帝视为珍宝,而他们视为珍宝的传教事业,却被这位中国皇帝视若平常,这显然有违耶稣会的本意了。
龙华民的目光从前方念着悼文的皇帝身上移开,开始打量着身边同僚。站在最靠近皇帝位置的耶稣会修士,是还不到40岁的德国传教士汤若望,在崇祯的坚持之下,这位年轻的传教士成为了现在的中国传教团监督。
看着汤若望一脸激动的望着前方的皇帝陛下,龙华民忽然觉得让这位年轻的修士接任中国传教团监督的职务,实在是有些冒险。
对于现在的这位中国皇帝陛下,龙华民觉得他和崇祯其实倒是有着不小的共同语言。比如,他们都认为妇女和男子拥有同等的权力;不管人的出身如何,但是在上帝面前依旧是人人平等的。当然崇祯所认为的上帝,并非专指天主教的天主,而更接近于中国的天道。
不过虽然他们之间有着这么多共识,但是一谈到传教事务,就出现了极大的隔阂。崇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