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阁 > 历史军事 > 挽明 > 正文 第三卷 帝国之路_第703章 惊变

正文 第三卷 帝国之路_第703章 惊变(1 / 4)

赛马场上的这次谈话,虽然没有彻底的打消一些人的欲望,但是孙承宗和毛文龙总算是接受了崇祯的说法。这两位立场上的转变,总算是镇压住了军中武臣的心思,令他们不再随着舆论的聚焦而蠢蠢欲动。

不过正如崇祯自己所言,今日大明的舆论正说明了民心士气可用,民众谈论北伐沈阳总比之前对辽东战事漠不关心强。好不容易才鼓动起国民对于国家事务的关心,崇祯自然不会粗暴的把这股风潮给打压下去。

更何况,开始初步觉醒的国民意识也是一把双刃剑,一个处理不好也会割到自己的手。对于舆论的引导和偏转,朱由检显然比这个时代的文人更熟悉。

在他的安排下,大明时报开始成编累牍的宣传另一场战役,即明军从耀州城下撤退的这场战役。这场战役虽然不及营州城下挫败清军这么快慰人心,但是其中的悲壮事迹同样鼓舞着人心。

而且对于普通民众来说,相比起营口之战中展现出来的明军武力,他们倒是更喜欢那只从耀州城下突破重围胜利返回营口的军队。这只军队所表现出来的勇气和牺牲精神,更符合民众心里的英雄人物想象。大明百姓所喜欢的那只猴子,不正是反抗强权从逆境中重新爬起的典型代表么。

民众和军队、官员的心理是不一样的,对比起官员们想要获取的功劳,民众更希望能够让这些勇士们安然回家。舆论很快就开始转向,报纸上谈论的不再是要如何击败清军收复辽东,而是不断的谈及明军在辽东所面临的各种困难,特别是即将到来的冬季将会令驻守营口的明军孤立无援。

在这种舆论的导向下,将营口的军队带回家的主张开始渐渐成为主流。当然在舆论转向之前,崇祯已经通过总参谋部向营口的军队发出了最新的指令,要求他们放弃营口撤回关内。

皇帝的指示通过锦州的鸽书和快船分别送到了营口,而在皇帝的命令抵达之前,孙传庭已经下了决心,准备撤离这座城市。

在过去的半个多月里,营口城内的非满族百姓基本已经撤离了差不多了。赵安明和德山等人对此也无可奈何,虽然他们当初投降时希望明军不要破坏这座城市,好让营口在战后重新恢复过去的繁华。

不过清军第一次攻城的失利和之后有气无力的作战,让城内的满人意识到眼前的这只明军并不是从前那些望风而逃的大明军队,想要利用清军大举进攻吓走这些明军显然是不现实的。这样一来,城内的满人就老实了许多。

而展现了自己力量的明军也就牢牢把持住

最新小说: 晚明之霸道大当家 鬼道三国 无敌桃花命 唐朝好岳父 三国小霸王 腹黑王爷炼丹妃 大唐声望系统 大江大河 霜染深庭 风雨夜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