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写《资治通鉴》,作为帝王之书。
却也写得遮遮掩掩。
何必呢?
不妨写得更清楚一些,将规律明明白白的告诉世人,世人才会知道什么是对错,该做什么,才不会受到当权者的迷惑。
在这场长生革命当中,张执象没有介入具体的变革,他提供基础理论后,只想做一件事——修史。
修一本不一样的历史。
全方位的,多角度的,从上到下的记录历史。
我们要将隐藏在历史当中的那些世家,那些士族全部暴露在光明当中,将他们的蝇营狗苟,将他们的利益驱使,将权力的变化写的明明白白。
唯有如此。
才不会“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为什么会“哀而不鉴”?因为绝大多数人根本就不知道,所以无法监督,而别有用心的人,故意懵逼,好继续盘剥。
唯有把史书修好了,才会不需要红楼梦,也无需屠龙册。
因为历史,本身就是最好的屠龙术。
许多学子明白这件事的重要性,才深刻的认识到国师为何是国师,也认识到了张执象的象宗,是怎样一门学问。
如果说《永乐大典》记录了百科百类的话。
那么张执象要编纂的这本史书,同样会是一本浩如烟海的鸿篇巨着。
这不是一个人可以完成的。
是一个主编牵头之下,数以千计的学者,以年为单位,才能完成的巨着!
搜集、整理、考究、推论、统合。
很难想象这是一个怎样浩大的工程,要把这件事情做好,做仔细,该有多费力。
“我已经与陛下商量,此书定为《玄黄大典》。”
“为整理修订《玄黄大典》,朝廷第一批投资为两百亿宝钞,立项规模为五千亿,时间至少为二十年,所以修《玄黄大典》不怕花钱、花时间,只怕修得不够好。”
“这是一个浩瀚而伟大的工程,同样是一个需要钻研的工程。”
“或许你的一生都在修这部书,投身其中,名利已经与你无关,你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华夏文明做奠基。”
“在座如果有失志于此者,请三思而……”
张执象的话还没说完,忽然就顿住了,他若有所觉的望向西南方向,在学生们逐渐开始嘈杂之时,一名太监终于急匆匆的赶了过来。
递上了钦天监的